退役的他们在新的岗位依旧足音铿锵

楚天都市报 2023-08-01 07:08

李玉燕在军运会赛场庆祝夺冠

龚志军

唐丹和社区的孩子们在一起

陈子明和孩子们快乐玩耍

邓全红(右)和同事讨论工作

程俊(右)在工作中

代涛(中)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 刘孝斌 孙婷婷 张扬 邱睦 常怡 通讯员 李鹏程 谭恒       袁红升 陈贝 彭宏霞 实习生 刘迪一 陆雁彬 陈玉萱 吴瑾悦 冯宁萱 郑文瑾 彭宇涵 陈钰琪

编者按

曾经,他们在军营挥洒青春奉献热血;如今,他们在社会风采依旧续写忠诚。任凭岗位更迭、阵地转换,他们初心未改、使命不变,用坚守和奉献,为国家建设继续注入非凡力量。

八一来临之际,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推出《荆楚戎光》主题策划栏目。记者走近多位退役军人,听他们讲述退伍不褪色的故事。

军运赛场勇夺摔跤冠军  退役后为体育事业燃灯

近日,湖北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在武汉举行。作为组委会工作人员,李玉燕做检录、当裁判,忙得不可开交。

有时,看到运动员训练,她会上前纠正动作并亲自示范。小队员们很感激这位热心大姐姐,却不知道她是第七届军人运动会摔跤冠军。

李玉燕13岁起练习专业摔跤。从小向往部队的她于2019年入伍,进入八一队,当年10月就代表中国队回到家乡武汉参加军运会,勇夺女子50公斤级自由式摔跤冠军。她也因此荣立二等功。

2021年,28岁的李玉燕退伍,进入湖北省体育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工作,主要负责摔跤项目管理以及运动队后勤保障工作。

刚开始,李玉燕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白纸,有些无所适从。但部队经历让她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她虚心求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前辈和同事请教。“新的岗位,要承认自己是个新手,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新本领,不断进步。”李玉燕说。

响应政府号召回村建设  贫困村蜕变省级生态村

荷花、稻花香飘十里,整洁的柏油路在村子里蜿蜒,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小楼点缀在满眼葱翠之中……多年前还是武汉市级重点贫困村的黄陂区蔡家榨街凤凰寨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省级生态村。

而带领凤凰寨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村党支部书记龚志军,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模范退役军人。

今年42岁的龚志军,1998年入伍,2000年退役。服役期间,他是某野战部队侦察兵,获得过“优秀侦察兵”荣誉称号,并担任过班长。

2018年,在外闯荡多年的龚志军响应政府号召,回到凤凰寨村发展,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喊出了“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口号。

他按照村党员干部的个人特长,将他们编入帮办代办、科普宣传、矛盾协调、信息发布、邻里互助、长幼关爱等6个志愿服务小组,为村民提供精细化志愿服务。

他积极带领村民共谋发展。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里的水电管网全部入地,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400米长的龙凤风情文化一条街,有广场、百姓大舞台、亭台景点等;建设星级旅游厕所6座,解决水利设施问题;建成光伏发电项目,每年收益超过10万元,其中80%惠及脱贫户;发展油茶项目,带动脱贫户增收,同时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动返乡能人发展符合凤凰寨村实际的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如今,凤凰寨村已经形成以茶产业为主导,光伏、油茶、养虾、籽莲、茶叶、生态农业合作社等6个支柱产业并举的格局。

面对成绩,龚志军说,凤凰寨村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打造现代版“新凤凰”。

国旗班走出的创业赤子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月30日,骄阳似火。在武汉市紫薇都市田园景区“赤子特训营”训练基地,教官陈子明带着一群“小战士”刻苦训练。

26岁的陈子明曾是天安门国旗班的一员。2018年退役后,他返回武汉体育学院继续学业,为母校打造了一支高标准国旗护卫队。

2019年,陈子明和战友姜鑫共同创立公司,并开设“赤子特训营”项目。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积累经验。“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就会想想部队的严格训练,顿时觉得没有什么扛不过去的。”陈子明说。

2020年,“赤子特训营”项目收入超过2000万元,发展步入快车道。遗憾的是,因为客观原因,项目被迫按下暂停键,团队近一年没发工资,教练们纷纷离开。虽然经营困难,陈子明和姜鑫还是向报名家长退还了全部学费。这一举动为他们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疫情后,大批老客户回来了。2022年,公司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预计今年会有大幅增长。

2023年,“赤子团队”很忙,除了武汉,他们还在上海、杭州、青岛开设了分公司。陈子明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从公司创立之初,他和姜鑫等团队成员便一直践行“百校百队”计划,即为100所学校打造100支国旗护卫队,并开展国旗教育、设立国旗展厅等。目前,他们已经帮助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体育学院、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10余所高校组建国旗护卫队,深入60余家大型公司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多所学校开展国旗教育培训300多场。

不忘英雄部队光荣传统  以法为剑守护公平正义

“3年的部队服役生涯,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课,也是我最重要的财富。”离开部队已经33年的程俊说。

1987年,程俊到北京军区某部服役。该部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曾经孕育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等一批英模典型。

在部队,程俊从懵懂的小青年,成长为连队骨干。1990年退役后,他成为武汉市东西湖区法院司法警察。

从警以来,程俊长期在司法警察执法一线工作,15次受到嘉奖,2次被评为武汉市法院系统优秀司法警察,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20年,程俊和妻子夏芳同时获得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荣誉天平奖章”。

一次,程俊带着2名法警,到异地处理一起债务纠纷案件。执行法官出示法律文书,要求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时,遭到被执行人拒绝。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程俊决定对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被执行人的家属打电话喊来许多亲戚、朋友和当地村民,准备强行阻拦执法行动。程俊当机立断,命令2名法警迅速将被执行人带离现场,自己独自留下断后。

面对20多名拿着砖块、木棒的不明身份人员,程俊厉声喝道:“你们想干什么!知不知道这是违法行为?”试图围攻他的人愣住了。程俊见状,向人群讲述了案件的来龙去脉,解释法院此次行动的合理合法性。听完程俊的讲述,围堵者渐渐散去。

“当时我只是觉得,这是我的职责,我应该这样做。”程俊对记者说。值得一提的是,被执行人还没被押回武汉,其家属就连夜筹款,还上了所欠债务。

在武警部队她是好班长  在居民心中她是贴心人

40岁的唐丹曾是一名武警战士,目前担任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街道金口社区党委书记、主任。

2001年,唐丹入伍武警湖北总队通信站,后来到了武警湖北总队武汉市支队警通中队。入伍期间,唐丹作为通信班班长,荣获个人三等功。

2006年,唐丹结束军旅生涯,选择自主择业。2016年,他通过考试,成为金口社区网格员,之后逐步成长为社区副书记、书记和主任。

“我曾经是军人,社区居民都知道。大家很信任我,遇到什么问题也愿意坐下来一起商量解决。”唐丹说。

在唐丹的要求下,金口社区每周都会开会复盘前一周工作。对于居民提出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回复,不允许出现放任不管的情况。

今年,有居民反映小区外墙脱落。维修外墙要动用维修资金,一时之间来不及。唐丹想方设法,优先维修外墙,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

“在社区工作,我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这是一份成就感。居民有问题,第一时间想到找社区,这是一份信任。我不能辜负这种信任。”唐丹说。

退役32年“兵味儿”不改  幼教路上继续铿锵前行

“我是勇敢小兵兵,我会吹喇叭……”7月28日,在武汉市江岸区一所幼儿园,在园长邓全红的带领下,孩子们跟着音乐比划着小手,录制八一建军节手指谣舞。

邓全红是退役军人。1984年,16岁的她成为一名文艺兵。服役期间,她荣立三等功、优秀团支部书记等荣誉。

1991年,邓全红退伍。32年过去,她的身上还保留着浓浓的“兵味儿”。

退伍后,邓全红在机关单位工作10余年。2015年,她投身到民办教育事业之中。

虽然邓全红信心十足,但要创办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没有相关专业基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邓全红说。她虚心向名师请教,到百强名校取经,学习办校经验。

在邓全红的带领下,她创办的幼儿园成为示范园,教师队伍成长为活力满满的专家型团队,入园幼儿数增至340余人。

“干一行,爱一行。”邓全红表示,她会继续以当兵时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为幼教行业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贡献自己力量。

奋不顾身只手挡刀救人  参警12年维护一方平安

今年2月,武汉市公安局江夏区分局纸坊街派出所民警代涛上门调解居民家庭纠纷时,一女子突然情绪失控,拿起剪刀往自己脖颈扎去。代涛奋不顾身伸手挡住剪刀,右手被刺出三个血窟窿。

轻生女子的性命保住了。“群众有危险,我应该站出来,这是本能的反应。”回忆起当时的一幕,代涛说。

今年44岁的代涛,于2003年参军入伍,进入火箭军某部。他服役8年,曾任连长一职。

2011年退伍转业后,他一直在纸坊派出所从事治安工作。12年来,他平均每天接警百余起,一心守护辖区安宁、维护社会安定。

一次,一位居民因疏忽将钱转错了账。代涛接警后,立即联系银行、调查监控,迅速将钱款追回,解决了居民的心病。

“在人民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在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危害的时候,我都会毫不犹豫第一个站出来。群众的每一次求助警情都是对警察的信任,我们有所作为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代涛表示。

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代涛感慨地说:“我小时候想当兵、想当警察,这两个梦想都实现了,老天对我太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