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朱灿义、易振凤、方海燕)时下正值半高山蔬菜采摘的旺季,宜都市聂家河镇凤凰池村半高山延季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菜农们在大棚、田间来回穿梭,一筐筐辣椒、茄子和甜玉米被转运到集中装货点,再由工人们分拣、打包、装车,随即运往武汉、广州等大城市。
半高山上“蔬”英雄
凤凰池村位于宜都市西南部,山大地偏,村内有一个被群山包围着的微盆地,因周围的山体形似展翅欲飞的凤凰而得名。凤凰池村与之毗邻的白家淌村、丁家坪村、王家坪村四个村都属聂家河镇的山上片区,这里海拔高、气候好,非常适合半高山蔬菜种植。
近年来,聂家河镇立足山水禀赋,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在这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引进市场主体,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门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让曾经的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偏远之地呈现出美丽乡村的新图景。
聂家河镇山上片区海拔在500米至800米左右,群山环绕中镶嵌着一块块山间小平地,昼夜温差大,早晚云雾缭绕,这样的环境种出来的蔬菜“天生丽质”,鲜、嫩、脆、甜,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凤凰池村党总支书记周友洪介绍,除了气候条件优势外,巧打上市时间差,抓住“比平原迟,比高山早”的市场空档期能卖出好价钱,这是半高山蔬菜种植的另一优势。
两年来,聂家河镇山上片区四个村竞逐舌尖“蔬英雄”,推动蔬菜产销一体化,聂家河镇凤凰池村的“蔬香门第”、丁家坪村的“独蔬一帜”、白家淌村的“玉蔬临风”、王家坪村的“窈窕蔬女”等一批“蔬”字牌基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生,带动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
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亟需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参与带动,快速形成产业优势。闯荡广东、事业有成的乡贤段胜峰一直有投资家乡的愿望,多次回乡考察观摩半高山蔬菜种植,村里因势利导,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段胜峰回乡创业。
2022年10月,宜昌可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凤凰池村、白家淌村、丁家坪村、王家坪村四个村连片建成了半高山蔬菜基地1000亩左右,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通销路,带动菜农400多户,仅蔬菜一项户均收入1万多元。此外,还吸引周边群众就地务工,收入也很不错。
打造优质“菜园子”
作为后起之秀,聂家河半高山延季蔬菜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呢?
宜昌可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段胜峰给出的答案是:靠品质取胜,建好优质菜园子,让消费者吃到绿色放心蔬菜。
段胜峰说,千亩蔬菜基地海拔高,病虫害较少,农药施用量少,周边没有工矿企业,绿色无污染,这是先天的资源禀赋,为了打好品牌,我们更注重种植过程的绿色管控。
可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蔬菜质量的控制始于源头,生长周期内,严格按照绿色蔬菜种植标准执行,种子、农资、农药由公司统一提供:肥料选用有机肥;农药使用的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而且喷药次数和用量都有严格规定,禁止使用生长调节剂等。
在蔬菜生长期,要经过多次“体检”,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采摘前要进行抽检,检测合格后,便可以大批量采收上市。除了自行检测外,还接受专门检测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抽检。
在分拣环节,可也公司按照颜色、形态等指标将产品分为“三六九等”,优等品、二等品可直接进入市场,残次品则禁止流入市场销售。
凤凰池村党总支书记周友洪说:以前农户自种蔬菜,品质参差不齐,在收购环节经常会出现问题,可也公司从一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并带来了新的管理模式,村民们对蔬菜产业充满信心。
当前,投资近300万元的凤凰池村农产品分拣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预计九、十月份就能投入使用。建成后,1500平方米的中心将提供分拣、保鲜、初加工、电商展销等综合服务,这将大大推动当地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辣椒中的爱马仕”试种成功
一斤鲜辣椒能卖300多元,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湖南樟树港辣椒刚上市时创造的纪录。樟树港辣椒蜚声业界,作为中国溢价最高的农产品之一,被民间称之为辣椒中的“爱马仕”和“茅台”。
段胜峰说,宜昌目前种植的商品椒大都是线椒和泡椒,亩产较高,但单价低,附加值低。今年年初,可也公司从樟树港引进了当地的辣椒品种,尝试高端品种的种植。
可也公司在聂家河镇的山上和山下分别做了实验。段胜峰发现,山下产出的新品种和本地的辣椒差别不大,但山上的产品无论是从外形和口感上,都远远优于本地辣椒。
“山上种植的辣椒新品种辣味适合大众口味,前期微辣香甜,中期中辣香脆,后期辣而有香,椒香浓烈,明显高于其他品种,清炒时皮肉不分离,清脆柔软,独具清香,口感好,烹制的时候可以不去蒂、不去籽,别有一番滋味。”段胜峰介绍说,聂家河镇山上片区的气候和湖南樟树港多有相似之处,如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无霜期在270天左右,也是辣椒的优质产区。
今年,可也公司试种的樟树港辣椒只有两三亩,产品刚上市的时候,每斤售价在30元左右,虽然远不及原产地的价格,但也是普通辣椒的十几倍,由于产量有限,市场上一“椒”难求,“钱”景可观。
试种高端蔬菜小试牛刀,这让段胜峰信心倍增:“今后基地要扩大辣椒新品种的种植面积,还准备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渔洋椒’,将其打造成为明星产品。”
聂家河蔬菜有望走出国门
段胜峰返乡创业前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生意,和日本、韩国客商打交道比较多。
段胜峰坦言他回乡投资的最初想法是将本地的蔬菜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他认为首先还是要立足本地市场,将产量做到一定规模,并创建自己的品牌后,再考虑出口的事情。
聂家河镇也支持段胜峰的想法。为鼓励更多的农户种植蔬菜,该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户实行“三兜底”,打消农户的顾虑。价格上,泡椒、线椒、甜玉米分别按每斤0.5元、1.0元、0.7元兜底;技术上,定期对农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培养土专家,田秀才;效益上,确保自然灾害年份每亩地至少获得1500元收益。
“段胜峰在创业中多次提出‘产品要做大做强,甚至走出国门,必须有一个叫得响的名字’。这也是我们面临的课题,现在镇党委在全力推进品牌创建,主要是打造‘渔洋’品牌,发展‘渔洋’系列农产品,如渔洋柚、渔洋小西瓜、渔洋椒等。”该镇党委书记范辉说,宜都市目前正在推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并提出了“1+4+N”的模式,聂家河镇要在“N”的建设上发力,并以此为契机,叫响“渔洋”品牌。
(扫描二维码获得征集启事和参考资料)
2023年是宜都市农业品牌推进年,宜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称和推广语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现向全球广发英雄帖,总奖金38万元诚邀你来起个响亮的好名字,征集时间将持续至2023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