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四五”以来对700余座水库除险加固

极目新闻 2023-07-26 23:01

极目新闻记者 赵贝

通讯员 仁宣

7月25日,湖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武汉举行,湖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专题调研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十四五”以来,湖北共落实投资48.1亿元,对792座病险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

会议现场(通讯员供图)

湖北是水资源大省,也是水利工程大省,境内长江流程1061公里,是长江干线流经最长的省份,汉江境内流程858公里。除长江、汉江外,还有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4229条,列入省级名录湖泊755个。全省共有5级以上堤防1.7万多公里,各类水库6000余座,分蓄洪区48个,泵站4.8万多处,涵闸2.2万座,万亩以上灌区500余处。湖北省江河干堤长度、大型水库座数、大型排灌泵站装机容量、分蓄洪区数量和容积均居全国首位,人工渠长度、闸泵数量等排名居前。

报告指出,湖北省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发展顶层谋划,不断完善治水管水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能力。其中,“十四五”以来,全省共落实投资48.1亿元,对792座病险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下达投资58.1亿元,对87处大中型灌区进行更新改造;79个农村饮水提标补短板项目加速实施,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改善供水人口757万。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方面,2022年,湖北省共有61座大中型水库、9座水闸、7处大中型灌区获评省级标准化管理工程。同步强化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和数字孪生现代化智能设施建设,融入数字化、网络化、大数据新时代。

报告显示,襄阳市南漳县、十堰市房县被水利部授予“全国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荆门市东宝区、咸宁市赤壁市创成国家级小型水库改革示范县;荆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强化堤防、岸线管理;孝感市已有493公里堤防实现工程达标;恩施州已有235座电站通过标准化建设达标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