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挺膺青春担当。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7月2日至7月8日,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学生党总支“金火种”小分队赴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在校训石前合影)
思想铸魂:开展支部共建,凝聚奋进力量
为创建党建工作新格局,团队同井冈山市茅坪镇乔林村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乔林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勇现场讲授微党课《乔林党支部的红色故事》,向大家讲解该支部如何在组织发动群众、建立红色政权、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座谈会上,团队介绍了湖北经济学院校情、金融学院院情、该院样板支部建设情况和来访目的,刘建勇指出乔林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情况、红色支部建设、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双方就如何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来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相融合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团队指导老师提出,乔林村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与地理优势,应当将“破局”和“发展”统一起来,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我们也将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和专业知识,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今后,两支部将以支部共建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探索共建协作、信息共享、交流学习、智库联动的新路径、新模式,真正实现1+1>2的共建效果。
(图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图为刘建勇现场讲授微党课)
(图为支部共建活动)
行动赋能:追寻红色足迹,筑牢信仰之基
巍巍井冈,重峦叠嶂,林海苍茫。团队参观了乔林党支部陈列馆,“力量来源于支部”“创建乔林党支部”“根据地党建大发展”三个展区揭示了由毛泽覃亲手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建设历程,大量历史照片、复制文物、党员塑像、还原场景再现了革命者在特殊时期与民众团结一心,创建党组织的历史记忆,加深了大家对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认识和理解。
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红军精神。团队跟随井冈山市茅坪镇马源村村长重走长征路,亲身感受革命时期红军的艰苦生活。全体成员一起迈过红军桥,走过盘山小路,越过山林溪流,集体在红军烈士墓前庄严鞠躬,开启一段跨时空对话,誓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之路。
体验学习结束后,队员叶婧薇深有感慨:“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如果没有红军烈士曾经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非常感谢乔林村和马源村给了我们团队这次实地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这批今年新发展的学生党员在实践中接受精神洗礼、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图为乔林党支部陈列馆前合影)
(图为团队重走红军路)
固本强基:深入基层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夏天的井冈山正值黄桃奈李成熟之际,一棵棵黄桃果树见证了井冈山的发展蜕变。团队来到乔林村黄桃种植园和南瓜种植基地,了解产业振兴现状和困难,提出解决对策;采访养蜂农户,运用新媒体为贫困蜂农销售蜂蜜,1小时销售量破60斤,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办实事、排忧解难。
围绕“红色金融”研究选题,团队前往井冈山农商银行进行调研,同该行主任黄文源探讨农商银行的角色定位、风险隐患面临的挑战以及红色金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团队成员参观了办公区域,学习银行区域布置及业务办理的基本流程。目前,该行已向村民全面普及反洗钱等金融知识,积极跟进征信追踪工作,提高农村贷款授信率,希望到2025年能够实现收集信息全覆盖、授信面达60%,真正实现金融产品推动乡村振兴,降低农村金融风险。
(图为团队在黄桃种植园合影)
(图为团队前往井冈山农商银行调研)
精神洗礼:聆听入党故事,坚定初心使命
时光荏苒,在永远跟党走的道路上,每一名党员的入党历程、成长经历和为人民服务的故事,都是一部珍藏在心间的书籍,常读常新。团队采访了茅坪镇的7位老党员和1位红军烈士后代,聆听三名党员的故事,一起追忆入党初心,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乔林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勇不遗余力帮扶困难村民,提供增收机会,组织村干部深夜搜索失踪村民,因搜救及时,保住了蜂农的性命;驻村第一书记余文松扎根基层,从开山修路到带动产业“1+2”模式,对群众的每一件事尽心尽力;支委刘工华致力于当地竹产业发展研究,带领村民开拓新产品,探索新路径,建造加工厂,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红军烈士后代甘玉山的爷爷是乔林党支部第一批十三名党员中的一员,参加过红军赤卫队,在战争中负伤,60岁开始在临港县民政局负责革命旧址,干了十多年的看护和修缮工作。在爷爷的影响下,甘玉山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今,乔林村按照“初心乔林”的主题定位,再现革命场景,在原址上重建“乔林党支部”,配套建设了陈列馆和宣誓广场,成为党性教育的“热土”。
马源村党支部书记魏成芳为帮助村民致富,改变村部落后的状态,毅然扎根群众,加入中国共产党;村主任陈春玉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为马源村发展红色旅游贡献力量;马源食堂经营者魏立明参照红军集体食堂改革饭店,将接待不下的客人主动分给农户,力所能及地带动当地发展。该村从原来没有产业,到现在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村民办起了民宿、农家乐;从原来人均年收入4000元,到现在已经达到13000多元,村容村貌、生活水平、文明程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队长张骏鹏有感而发:“总有些人扎根基层,奋战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书写着平凡而又壮丽的篇章,在工作中践行入党誓言、坚守不变的信念,在奋进中发热发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党员。通过此次实践学习,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一批批中共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希望团队全体成员时刻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图为团队聆听马源村的故事)
(图为团队访谈党员干部、烈士后代等)
聚力筑梦:赓续红色血脉,共担强国大任
走进少年群体,传承红色基因。团队前往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三里畈镇新铺村苍葭冲,对接支教团队——新农村社团,畅谈实践收获。团队将井冈山录制的红色视频和一手资料带到“苍葭书院”的课堂上,开展“红心向党,同行筑梦”活动。活动以同唱一首红色歌谣、同忆一段峥嵘岁月、同上一堂红色课程、同讲一批英雄故事、同听一席党员寄语、同写一份感恩书信、同筑一个青春梦想(“七个一同”)的形式进行。“一撇一捺写人字,一生一世学做人,一颗红心永向党。今朝复兴迎百年,喜逢盛世迎春暖,我是祖国好少年!”整齐洪亮的童声在书院里久久回荡。
跨校交流经验,点燃创新想法。团队同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赴井冈山“湖青心向党·颂扬井冈红”实践团队就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交流,分享了实践心得和经验。双方就选题、研究目的、红色基因传承路径、乡村振兴新模式、新媒体宣传等内容交换想法,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在实践中传递初心。
团队指导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经院学子践行“厚德博学 经世济民”校训精神,自觉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火热实践中争做先锋、勇当闯将,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图为团队对接新农村社团)
(图为团队开展“红心向党,同行筑梦”活动)
(图为指导老师为“苍葭书院”学子授课)
(图为团队同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赴井冈山实践团队进行线上交流)
据悉,该团队指导老师从2019年开始,连续3次带队深入红安,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2项。今年,团队针对井冈山丰富的红色资源,拍摄系列创意红色视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引发强烈关注和积极反响。目前已发布19个短视频,其中视频播放量突破7万,点赞转发评论破3千。(张偲 赵艺茗 杨梓楠 柯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