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中国政府决定正式将HGH生长激素列入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在当时万元户都极其罕见的年代,国家投入2700余万,由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承担此项任务,所长郭礼和教授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课题负责人。
1988年在郭礼和教授的带领下中科院细胞所成功合成了HGH,中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增高药物。
1998年HGH项目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HGH成为继胰岛素后第一个列入国家药典的基因重组类产品,开始规模化生产。
至此,HGH的来源得到解决,但如何实现吸收好、见效快、安全无副作用以及如何降低成本使受众更广,成了国际科研领域的新课题。与此同时,因HGH的广泛作用被一一证实,国际科学界都开始转向抗衰老领域的研究应用,在治疗身高方面,依然停留在外源肌肉注射阶段。
2003年中科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与郭礼和教授得意门生楼秀余共同成立了上海舒泽生物科技研究所,楼秀余教授担任所长,在国家“七五”、“八五”重点攻关项目研究成果基础上,上海舒泽成功研制出HGH多肽胶囊,取得口服HGH的重要突破。
但这项成果并没有被大面积推向市场,是因为外源性补充激素类药物,始终可能会产生耐药性或安全性的副作用。正是出于这一原因,HGH注射产品有严格限定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楼秀余教授在导师郭礼和教授手中取得接力棒,在口服和保安全两大问题上,花了将近20年时间研究,终于提出开创性的新思路,转换作用机制,其中历时整整8年,解决了打开大脑分泌HGH的指令开关,突破了HGH近百年来仅仅依靠外源注射补充的世纪性难题,成功研发出可以口服的HGH产品智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