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株命名为C.libagouensis(中文译为李爸沟碎米荠)的新物种在《北欧植物学杂志》上发表。该物种由州农科院硒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陈永波团队联合武汉轻工大学刁英团队、武汉大学胡中立团队在我州高硒地区开展植物硒资源调查时发现,经植物形态学研究和ITS测序技术鉴定,是十字花科碎米荠属的未发现的新物种,遂以发现地恩施市太阳河乡李爸沟村命名为李爸沟碎米荠。
李爸沟碎米荠植株
李爸沟碎米荠生长在含硒量1.46mg/kg的富硒土壤中,根含硒量439 mg/kg,茎含硒量686 mg/kg,叶含硒量941 mg/kg,具有较强的聚硒能力,可作为提取硒蛋白、硒多糖等天然植物硒资源开发利用,将成为助力我州硒产业发展的重要科研成果。
州农科院硒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以硒应用技术研究为主的科研部门。2020年以来,该实验室陈永波团队针对涉硒科研单位和企业对恩施州植物硒资源存赋状况不清、盲目开发的情况,联合武汉轻工大学刁英团队、武汉大学胡中立团队,组织植物学、土壤学、分析化学等领域的教授和高级农艺师,以"世界硒都"恩施硒矿区为核心区域,对周边武陵山区植物资源进行走访,共调查了恩施市双河、沙地、红土等12个点398种植物资源,对发现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104个科进行分类、拍摄图片,展示其形态特征;发现高聚硒植物17种、聚硒植物51种、富硒植物33种、含硒植物206种,并对含硒量在80mg/kg以上的聚硒植物进行了形态分析,筛选出猫儿屎、灰灰菜、沼生柳叶菜、食用土当归等多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为科研单位和涉硒企业开发利用植物硒资源指明了方向。该成果编写成《湖北恩施植物硒资源》专著,于2021年由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