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莫河驼场“红色驼队”再出征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3-07-18 00:24

537d62b1e28eb8da0223a005bfc9f957_375X609_20230717213901

海报制作:李娜

21a25f7b14887b55bf2f55ba9135573a_500X282_20230717224725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白云 实习生唐佳意 通讯员 陈郁、党成恩)西藏运输总队的传人,青藏公路的开路先锋,共和国第一个国营骆驼场……7月17日 ,记者跟随2023年“打造高地 建设‘四地’”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青海行采访团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莫河驼场,一起追忆和聆听激扬澎湃的青藏驼队故事。

d38bceb2e774890cd81f525836ed5991_500X375_20230717224308

听驼铃声声,看红旗飘扬。

在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残破的五星红旗,厚重的驼铃,真实地向我们讲述着驼队前进的历史足迹。

6e6751515aedf8da379a95b3a55d423f_500X280_20230717224811

“莫河驼场前身为195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组建的西藏运输总队,但驼工运粮援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1年。”青藏驼队历史陈列馆张存虎向记者介绍,在青藏高原上,莫河驼队运粮援藏、护送班禅、青藏筑路……爬冰卧雪,天当被地当床,曾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修筑青藏公路及柴达木开发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作出过卓越的历史贡献。

他们修筑进藏的第一条公路,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青藏公路,骨筑血染,成就了世界屋脊上的传奇与辉煌。

他们为地质勘探提供后勤保障,柴达木祖国聚宝盆的名声就此响起。

他们随军剿匪,不怕牺牲,换来了百姓们的一方平安。

他们拓荒种地,不畏艰辛,将戈壁荒滩变成柴达木绿洲粮仓。

那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驼工们和他们称之为"哑巴兄弟"的骆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伟大的“两路”精神!

d2c97b568743aabebc6a0e9b6b7dd53f_500X375_20230717224449

d059bc1c0b31a63e8aabb95ecc28b64f_500X279_20230717224844

时光年轮已过去70余载,无数驼工已无法追寻到他们的姓名,甚至连一块墓碑也没能留下,他们都成了无名的英雄。

fb2904aef1177dfa882bdcf15caab075_500X375_20230717224629

但驼工们战风雪,斗严寒,抗缺氧而九死一生留下的英雄事迹却依然在传颂,他们用生命铸就的历史丰碑,永远镌刻在青藏高原上。

历史不能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莫河驼场已经成为"驼一代"创业者的世袭养生地,这里潜藏着一代雄风的生命尾声,和他们命运长卷的后部画面。

如今,"驼工精神"从当年的"驼一代"身上,传承到"驼三代"、"驼四代"体内,正焕发出无穷的能量和活力,他们的子孙后代还在雪域高原继续奉献,驼工的故事也还在继续传扬。

近年来,莫河驼场借助被列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有利契机,定位“青海红色主题骆驼文化产业园”,围绕“莫河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骆驼文化休闲体验地”、“农垦风情怀旧体验地”三个重点,以“驼工精神”为引领,以莫河骆驼场历史演变为主线,以“三大历史贡献”为核心,依托“农、牧、工、旅”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融合“农垦文化”等元素,谋划了“一廊统领、五区支撑”的功能布局,实现了以旅游业带动农、牧、盐业融合发展,谱写着一曲动人的新时代莫河驼场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