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它全世界仅有一件,用途成谜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08 10:11

它造型独特 世界罕见

深埋地下1500多年

用途却成了谜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鸭形玻璃器

造型独特 世界罕见“鸭”!

这件玻璃器造型独特

它全身淡绿色 微微透明

有着鸭嘴一样的扁口和鼓鼓的大肚子

身后拖着细长的尾巴

△背上的翅膀和肚子下的脚。

尾巴有微微的损坏

身上有用玻璃条粘成的花纹

如同鸭子的翅膀和脚

远远看去

就像一只伸展身体的小鸭子

因此得名“鸭形玻璃器”

在“鸭肚子”下

有一个平整的“圆饼”底座

使它可以放在平面上

可爱又独特的造型

使这件鸭形玻璃器成为绝对“限量款”

目前全世界仅出土一件

用途未知 真的好神秘“鸭”!

外貌“吸睛”也就算了

这件玻璃器的用途还是个谜

猜测一: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实物版“座右铭”

孔子曾说:

“吾闻宥坐之器者,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

意思是宥坐之器空的时候会倾斜、满的时候会翻倒

只有加一半水后才刚刚好

所以人们称这种器物为欹(qī)器

古人常把欹(qī)器放在座位旁边

提醒自己不要自满

堪称实物版“座右铭”

△孔子博物馆这件“宥坐之器”,展示了水“满则覆”。

这件鸭形玻璃器的重心在前

空体或装满水时会前倾

半水时腹部加重 才能放平

正因为这种特性

有研究人员认为

它是墓主人放在身边

时刻提醒自己的欹(qī)器

猜测二:放“珍贵的东西”

△国外出土的鸟形玻璃器示意图。

古罗马曾流行一种全封闭的鸟形玻璃器

研究人员在不同地点出土的鸟形玻璃器中

发现了残留物

经过检测发现

有的是化妆品成分

有的是葡萄酒或玫瑰精油

虽然在鸭形玻璃器中

没有发现物质残留

但它的外形接近古罗马的鸟形玻璃器

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

这种大肚子、小口的玻璃器

是用来放珍贵的东西

把东西放进玻璃器内

然后用火烧住口

取用时敲碎“尾巴”

东西自然就会“漏”出来

或许这就是鸭形玻璃器尾部破损的原因

远道而来 是个进口货“鸭”

魏晋南北朝时期

谁要是有个玻璃制品

那绝对是时尚弄潮儿里的“王者”

据研究 鸭形玻璃器是“吹”出来的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古罗马

所以也叫罗马玻璃

和鸭形玻璃器一起出土的

还有碗、杯、钵等玻璃器

根据检测 它们都是钠钙玻璃

△冯素弗墓中出土的玻璃杯、玻璃碗和玻璃钵。

当时的中国还不能生产这类玻璃器

因此研究人员推测

这批玻璃器都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

来到中国的罗马玻璃

跨越万里 穿越千年

鸭形玻璃器见证了

草原丝绸之路的畅达

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物证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荣梦岩

视觉丨朱灵萌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武贺

资料支持丨杨晨玥

特别鸣谢丨辽宁省博物馆 总台辽宁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