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提升城市消费能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抓实文旅康养产业提升襄阳影响力、辐射力的具体实践,更是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襄阳具有“山水城洲”和谐共生的生态本底,历史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捷,古隆中、唐城、习家池、华侨城、米公祠等核心景区相距不远,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基础。
随着襄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襄游客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襄阳旅游日渐“出圈”。从“过境地”到“目的地”,襄阳还需要做些什么?6月27日,政协襄阳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进行专题协商。
抢抓机遇求突破
今年1月至5月,我市累计接待游客近3800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二;实现旅游收入近210亿元。“五一”假期,我市累计接待游客815.83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分别增长51.14%、106.91%;实现旅游总收入54.38亿元,较2019年、2022年分别增长62.91%、140.19%。
一串串亮眼的数字背后,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准确把握当前旅游业需求变化、业态更新、产业融合和数字化等发展趋势,采取一系列“引客入襄”政策措施的结果。华侨城、唐城等一批文旅项目“火爆出圈”,襄阳历史文化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襄阳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
但是,与襄阳都市圈发展的高远定位、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旅消费的紧迫需求、先进地区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相比,襄阳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求突破。
今年3月起,市政协围绕文旅市场全面复苏、文旅产业提质升级,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领会《襄阳都市圈发展规划》《襄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精神,结合实际成立14个调研组,每个调研组围绕一个课题,深入各地调查研究。市政协党组还围绕课题开展了一次集中学习,组织省市两级政协委员,视察了古城墙、管家巷、市博物馆新馆和鱼梁洲中央生态公园,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政协委员和文旅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14份建言报告,为襄阳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深入调研寻对策
“推进人口和功能疏解是古城保护与利用的基础;规范业态,完善文旅配套服务是古城保护与利用的重点;创新机制,探索市场化运营管理是古城保护与利用的根本。可以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机制,与中旅、中青旅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由公司负责古城景区开发建设和整体运营,统筹项目谋划,盘活利用现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古城旅游品质。”在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方面,市政协委员颜拥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襄阳拥有独特的‘三线工厂型’人文环境,电影《你好,李焕英》带火了襄阳,作为电影拍摄地的众多三线企业成了游客‘打卡地’,但我市还存在旅游资源亟须开发保护、缺乏统一管理、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建议整合三线文化旅游资源,划定范围,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市政协委员李鄂认为,应统筹推进我市三线文化旅游发展。
6份大会发言材料,8份书面发言材料,6名委员即席发言……当日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上,市文旅局书面通报了我市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情况,委员们则围绕重点内容,积极建言献策。相关部门针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发言。
底蕴深厚但特色不鲜明,景观丰实但体验性不强,需求充足但配套不优,宣传立体但营销不活,联动丰富但融合不深,主体丰盈但活力不足……影响襄阳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的问题被调研组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在深入调研、多方“借智”中产生。
市政协综合调研组建议,要顺应文旅消费复苏、业态升级新趋势,坚持襄阳文旅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齐头并进,坚持以文塑城、以城兴旅,进一步擦亮特色文旅品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配套承载能力、提高文旅服务质量,努力将襄阳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坚持顶层设计、应急谋远、齐抓共管,高位推进,凝聚文旅优先新共识;差异化打造城市标识、精致化提升城市品质、精细化宣传推介展示,多维营销,探索城市出圈新路径;变虚为实、物化承载、变静为动、沉浸体验,变文为品、衍生消费,创新载体,丰富文景交融新体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探索推进工业旅游,深耕康养产业市场,三产联动,澎湃融合发展新动能;标准“一言九鼎”、信息一网打尽、服务一丝不苟、监管一以贯之,精细管理,重塑公共服务新形象;撬动社会资本,加强区域协同,强化政策支撑,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激活主体,开创共建共享新局面。
久久为功聚合力
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讲好襄阳故事,提升襄阳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的应有之义。
“要更加聚焦聚力、务实担当、齐心协力,共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科学谋划文旅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加快发展旅游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环境建设,加强文旅市场监管执法,营造诚信和谐、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要学习淄博经验,树立‘人人都是襄阳城市宣传员’意识,以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全国旅游目的地建设。”在认真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强调。
市政协主席李诗要求,要结合当前“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等活动,就意见建议转化落实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节点、路径图以及责任单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要坚持履职为民的工作要求,围绕市委的安排部署,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民声、汇集民意。要充分发挥政协信息“直通车”的渠道优势,通过建言报告、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进一步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为推动襄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本版稿件:全媒体记者熊丹青 通讯员余欢 曾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