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田智松、杨宝 通讯员张宝训、邹雄艳)6月26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等共同主办的“2023年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举行,评出山东青岛、湖北利川、四川九寨沟等40个城市为“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其中,利川是中部地区唯一上榜的县市级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寄语利川避暑旅游发展。
“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评选标准围绕气候条件、景区丰度、旅游热度、避暑热度、海拔高度和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利川市各项指标均位居前列。
2023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为“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授牌。(张宝训 摄)
利川位于湖北省最西端,地处北纬30°黄金线上,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盖率68.82%,夏季平均气温22.2℃,空气中负氧离子年平均含量为每立方厘米3600个,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古老的巴蜀文化在此交汇,利川灯歌、利川小曲、肉连响精彩绝伦,《龙船调》唱响世界。
该市享有“中国凉爽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等美誉,连续八年上榜“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利川苏马荡避暑度假区。(来源:利川市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利川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全力以赴做好“土、硒、茶、凉、绿”字特色文章,打造了以苏马荡、野猫水、童话小镇等为代表的避暑区,每年吸引了超过50万“候鸟”前来避暑,其中苏马荡就超30万人,700多万游客逐凉而至栖居凉城利川。
由于利川正位于重庆与武汉这两大“火炉”之间的区位优势,以及宜万铁路建成后交通便利,来自这两地的避暑“候鸟”与游客最多。“清凉资源”变“清凉经济”,有效带动了产业和乡村发展。
除此之外,去年8月15日,利川市发布“候鸟宣言”,并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候鸟人才日”,借“凉”引智。越来越多“候鸟”融入利川,成为助力发展的“新利川人”。
戴斌作《文旅融合的深度与避暑康养的广度》主题演讲。(张宝训 摄)
“利川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独特,市场优势明显,是我们选择在这里召开中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发布会的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表示,希望在总结利川避暑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避暑旅游发展经验,进而推动文旅游深度融合以及全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