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砥砺孝昌30年 | 孝昌:和美乡村铺展新画卷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6-23 23:45

建县三十年来,孝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群众的幸福感持续增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正向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阔步迈进。

在小悟乡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孝感市海拔最高的小村庄——笔架村,那里曾极其贫困,偏远落后是它的标签。30年前,该村通往外界的公路面窄、弯多、坡陡,既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韩绍摄

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出门就是靠双腿和双肩,修路成为笔架村群众的迫切期望。2017年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笔架村通村公路进行了拓宽和硬化,方便了群众出行,蜿蜒的道路将笔架村与外界连接,笔架村祖祖辈辈“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村里的老书记刘柏成一路见证笔架村30年的变迁发展。

“环境变美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都提高了,以前上街是奢望,现在可以每天去赶集。”小悟乡笔架村村民刘柏成说。

韩绍摄

“青砖黛瓦马头墙,笔架民居好风光”,过去的穷山村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桃花源”。闲暇时刻,村民们结伴聚在门口,或聊天、或娱乐,干净整洁的村庄在秀美的山水间熠熠生辉,淳朴祥和的民风、悠然自得的生活,构成了一幅幸福和谐的美丽画卷。

路通了,环境变美了,笔架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游客也来了。

“目前村里已经发展了三家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也带动了村民受益。”小悟乡笔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菊红说。

四季常青,出门见绿,这是周巷镇新龙村的真实写照。走进“五彩斑斓”的新龙村,满目绿意沁人心脾,家家户户种苗栽花,全村居民在生态美景中“慢享生活”,村民们深刻感受到苗木产业带来的变化。

张高远摄

“我们每家每户都是庭院,住得舒适,外地的游客也经常到我们村里来旅游。”周巷镇新龙村村民汤清明说。

李文勇摄

砥砺奋进换来乡村巨变。小悟乡笔架村、周巷镇新龙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孝昌乡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孝昌作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几年来坚持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决战决胜,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2020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孝昌退出贫困县序列,与全国一道同步小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孝昌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孝昌围绕“功能城镇、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三项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孝昌坚持以村湾为单元,探索按照“七先七后”的方法路径,有序推动和美乡村全域覆盖,102个村湾实现美丽蝶变,连续两年纳入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

在周巷镇孝孟红生态观光茶园,茶树茂密葱郁,木屋民宿古朴精致,入内可尽览茶园风光。

“我们围绕茶旅融合,打造温泉民宿、特色农家乐、亲子体验,参与乡村振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了绿了茶山、强了茶企、富了茶农,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湖北孝孟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征程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孝昌建立太子米、果茶、苗木花卉、生态养殖“四大特色产业”链长制,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统筹引领作用,用品牌赋能产业发展。目前,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61.8万亩,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5家、“两品一标”农产品120个、中国地理标志产品5个。2022年,孝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90元,是1993年398元的37.9倍,年均增长13.4%。

李文勇摄

如今的孝昌乡村,“硬件”“软件”同步升级,“环境美”“生活美”二者兼具,农村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行进在乡村,从大路到村巷,从户外到庭院,绿树掩映、整洁清新,处处透露着盎然的绿意和生活的幸福感,一个个生动场景汇成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新画卷。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