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襄阳市委党校县级干部进修班(党群类)课题组
近年来,东津新区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事业与产业共谋,积极探索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融,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但纵观东津新区文化赋能的发展实践,还存在文化资源挖掘不够、融合发展不深、赋能成效不优等问题。为更好推动文化赋能东津新区高质量发展,形成如下建议。
东津江河环绕、青山环抱,鹿门文化闻名遐迩,汉水文化璀璨夺目,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军事文化遗存众多,红色文化弥足珍贵,非遗文化别具一格,文化资源品类繁多,有“文化富矿”之称,值得深入挖掘。
一、注重共生共融,铸就发展的硬核支撑
为发展注入文化之魂,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
一是文化赋能打造硬支撑。随着东津灿若星河的优秀文化资源逐步被挖掘,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会越来越大。以“德行”文化引领教育工作提质增效,以“孝道”文化浸润基层社会治理,将三国文化、荆楚文化、鹿门文化、汉水文化植入旅游、商贸等发展规划,把红色文化、绿色理念与城乡规划建设巧妙结合,实现各类文化交相辉映、融通发展,不仅体现显著的文化特征,而且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发展潜能。在“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发展实践中积极探索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更多消费产品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等环节,不断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找到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让特色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彰显“硬实力”。
二是规划引领聚集新优势。东津新区是现代文化富集区,市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规划展览馆、奥体中心等建筑,既是文化地标,也是网红打卡地,成为这座城市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市中心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鄂西北(襄阳)急救中心齐聚东津,华科同济医院强势加盟,优质医疗资源在此聚合,区域性医疗中心呼之欲出。襄阳三中、襄阳四中金源中学、襄阳五中华侨城实验学校、东津世纪城中学、汉水小学、实验小学、东原小学等一大批优质中小学校蓬勃发展,教育强区战略步履坚实。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襄阳研究院、湖北文理学院临床医学产教融合基地、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分校(现代农业研究院)、湖北文理学院“博士楼”、隆中实验室、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技师学院相继落户东津,补齐襄阳高等教育的短板,科创潜能汇聚释放。华为云计算、润达科技、正威集团、襄阳电力集团等近30家电子信息和高端制造企业抢滩东津,网易(襄阳)数字文创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信创产业生态创新中心(双创孵化器)、长飞光纤产业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项目陆续进驻,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蓄势待发。
三是统筹谋划构建好生态。文化是发展持续释能的隐形密码,传统文化之美辉映城镇文明之美。随着各类优秀文化资源汇聚发酵,东津新区逐步构建起系统完整、禀赋各异的文化发展生态。统筹谋划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步,与各种文化资源共生共融,构建文化涵养新型城镇化建设新生态,提升城镇品质品位品相,引领区域商贸和消费迭代升级,进而反哺新型城镇化各项功能配套完善,为东津新区打造“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奠定坚实基础,也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预留充足空间。
二、培育文旅标杆,激活发展综合潜能
东津新区在推进“汉江新都会、襄阳新中心”的发展实践中,应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人文优势,以现有的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为引领,精心培育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标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潜能。
一是培育文旅发展新标杆。今年以来,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的游客接待量、外地游客占比、营收均大幅增长,成绩亮眼。下一步,应继续做好品牌、品质、创意、科技四篇文章,打造中国全新一代“都市文旅休闲度假区”,加快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大科技成果应用,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可穿戴智能设备、VR、7D等高科技元素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旅游数字化、智能化,形成文化、旅游、教育、科创、电子科技、金融等产业聚集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成为业内有影响的标杆。
二是提升组团发展新体验。努力挖掘鹿门山、汉江及周边优秀文化资源精髓,在推动组团发展上狠下功夫,提升旅游新体验。可引汉水入山,造鹿门天池,与东翼秦咀水库匹配,宛若人之双眸,晶莹剔透,闪烁希望之光;东边郭家湾、黄家冲,可具象化郭靖守襄阳的传奇故事,演绎现代版《射雕英雄传》;西边三合村,可倚汉江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因地制宜扮靓鹿门滩头;往北与华侨城、汉江生态城共同打造特色旅游经典线路,整体提升襄阳文旅产品品质。
三是塑造要素资源新亮点。以华侨城奇幻度假区为核心,以汉江生态城、VTP、“方城”、EOD等一大批高端项目建设为依托,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条上再下功夫,补齐民宿、特色餐饮的短板,突出文创特色,开发旅游产品,推出在全国叫得响、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小商品等。开展政企联动营销,持续打造“襄阳好风日、东津奇幻游”旅游主题,进一步擦亮“东津山水、梦寐襄阳”的文化名片,为襄阳建设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和人口聚集效应。
(课题组成员:刘志有 刘道军 滕骏 佘俊 江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