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观察丨从国家版本馆看懂“何以中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6-07 07:36

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已经将近一年,被称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那么,通过中国国家版本馆如何帮助我们认知“何以中国”的命题呢?我们通过三个问题来解读↓

1、什么是“国家版本馆”?有何职能?

2、如何解读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建设格局?

3、为何说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什么是“国家版本馆”?有何职能?我们先来听听国家版本馆展览设计单位的设计师李涛的解释。

国家版本馆展览设计单位设计师 李涛:版本馆和其他所有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都不一样。刚开始接触这个项目时候,先明确版本馆不是什么,它不完全是博物馆,也不完全是图书馆,也不完全是展览馆;它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理解它是集成了所有这些要素的,然后传达版本信息的一个新的形态。

国家版本馆:以版本为载体 记录历史变迁

“国家版本馆”是集成了多种文博机构的要素之后,再来传达版本信息的机构。

那什么又是“版本”呢?中国国家版本馆中的“版本”是广义的概念,从古籍、碑帖,到书画、青铜器,甚至粮票、货币,古今中外凡是留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载体都可以视为“版本资源”。综上所述,国家版本馆是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档案馆、美术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

再来看国家版本馆的建设格局。

我国历朝历代都会把版本的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周有守藏室、秦有石室,到汉代的天禄阁、唐代的弘文馆,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绵亘千年。

目前的中国国家版本馆规划了“一总三分”的格局——中央总馆“文瀚阁”和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他们分布在我们国家的东西南北。在选址上,国家版本馆聚焦文化种子“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主旨,总分馆依山而建,分别选址北京燕山、西安秦岭圭峰山、杭州良渚、广州凤凰山。

西安分馆文济阁:大气典雅 汉唐风格

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西安分馆文济阁,这里南倚秦岭北麓名山圭峰,北望渭河。文济阁延续了古今交融的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应用于整体设计中。在这里结合陕西文化特色,设置两个展览。其中《赓续文脉 踔厉前行——中华文化经典版本展(西部篇)》旨在讲好以西部为主的中华经典版本故事,《楮墨遗珍 万里同风——丝绸之路版本展》旨在充分展示丝绸之路文明。

杭州分馆文润阁:山水悠然 江南宋韵

杭州分馆“文润阁”坐落于浙江杭州良渚,建筑设计围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站在文润阁的屋顶上,就能眺望不远处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分馆是中央总馆的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集聚中心。清乾隆年间抄制的《四库全书》曾分七馆而藏,其中一部就珍藏在杭州孤山南麓的文澜阁中。如今,文润阁接过历史的重担,肩负起了江南版本的保藏使命。

广州分馆文沁阁:时代气息 岭南印象

广州分馆坐落于广州从化的凤凰山麓、流溪河畔,营造传统形制与岭南山水高度融合的礼乐格局。“文沁阁”主楼将适应岭南气候的现代外墙工法与传统雕刻艺术肌理进行结合,打造传世经典的中华文化殿堂形象。广州分馆致力于系统收藏中国古籍影印珍本。现收藏以“原大、原样、原色”为特色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版本,“四库学”版本规模初具。

如何解读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建设格局?

中国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格局彰显文化底蕴。中央总馆充分展现了大国形象和新时代的风采;西安分馆呈现汉唐风韵;杭州分馆凸显江南宋韵;广州分馆彰显“岭南山水、时代新韵”的理念。接下来是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解读国家版本馆“一总三分”的建设格局?我们来听来听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曼倩的解读↓

《使琉球录》:记载中国与琉球往来重要古籍

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位于北京昌平区燕山脚下。

“斯文在兹”语出《论语》,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华堂”的二楼,特别设置“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就是以“斯文在兹”来命名的,意思就是“中华文脉,就在这里”。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脉络载体,也是历史事实的有力物证。

在这个“斯文在兹”的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中,有一本明代古籍《使琉球录》,它是记录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版图的早期版本著述,也见证着明朝派遣使节去册封琉球国王的历史。而在福建福州,也存在着大量记载中国和琉球往来的版本资料。

中国国家版本馆讲解员 王知音:接下来我们看一本非常重要的明抄本《使琉球录》,这是最早记述钓鱼岛属于中国,而非琉球的著作。在明嘉靖十三年,也就是1534年,第十一任册封使陈侃奉命出使琉球王,回国之后在福建完成了这部著作。

琉球王国明初即接受中国皇帝册封,是明清时期中国的藩属国。1372年,明朝派出册封使到琉球,此后,历代册封使往来频繁。这本《使琉球录》,是第十一任册封使陈侃对出使经历、沿途见闻的详细记录。

专家称,《使琉球录》表明,中国最晚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已发现钓鱼岛,并将其作为附属岛屿进行管辖。这是一件发挥着重要政治功用的古籍版本。

国家版本馆特聘专家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 翁连溪:没有相机,全凭文字记录,回来以后要汇报工作一样汇报给皇帝。实际就是一部考察纪录,在现在来说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文献,它就是最早提出来钓鱼岛是咱们中国的。琉球当时是咱们的附属国,而且它还要向朝廷进贡。

古代中国与琉球之间友好往来的历史印记,以各种形式保存至今。福建省福州市的柔远驿又名琉球馆,是明代至清末用于接待琉球国赴华朝贡的宾客和商人的场所,馆中这副写有“为琉球船只回国照例免税恭折奏闻事”的奏折,记录了琉球船只回国随带货物的免税情况。

福建省福州市对外友好关系史馆(琉球馆)馆长 叶红:琉球使臣先在福州河口的琉球馆下榻休息,然后再一路北上进京朝贡。

福建省福州市对外友好关系史馆(琉球馆)讲解员 林小沛:这是琉球船只回国随带的货物免税单,从中可以窥见中国优待远人,以示朝廷怀柔之至。明清时期琉球使团来华达884次之多,主要以朝贡贸易为主,也是从朝贡贸易方面体现两国的友好关系。

此外,通过闽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琉球使臣、商人来华朝贡贸易,学生来华学习等,中国的民俗、饮食、艺术、茶文化等方方面面被带入琉球,促进了当地国家治理、社会文化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相关影响持续至今。

福建省福州市对外友好关系史馆(琉球馆)讲解员 林小沛:例如这是琉球建筑中运用的辟邪兽,也是受到了中国风水地理的影响,也是中琉之间关系密切的体现。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以和为贵”,秉持协和万邦的天下观。不同载体的珍贵版本,正是文明传承、文化交流、文脉赓续的“密码”和“基因”。

《西楼苏帖》:宋拓孤本

在“斯文在兹”展中,共有400多件珍贵的版本瑰宝,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其中有三件特别有代表性。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使琉球录》之外,第二件是《西楼苏帖》;第三件《妙法莲华经》。它们经历了历史,记载了历史,也成为了珍贵的历史。

《西楼苏帖》收录的是苏轼行、草、楷诗文和信札,共30卷60余篇,是第一部苏轼书法丛帖。它收录了苏轼从29岁到66岁跨越一生时间维度的作品,其珍贵之处还不止于此。

中国国家版本馆讲解员 王知音:因为苏轼在晚年的时候卷入了党争,苏轼的妻子担心被挖出更多罪证,所以把苏轼的作品焚毁了十之六七,而且宋徽宗下严令,苏轼作品,片纸只字,焚毁勿存。所以苏轼作品不好收集,到南宋时有一个叫汪应辰的人,在成都做知州,于是就在苏轼老家附近搜罗了苏轼作品60余篇,合成了30卷,刻在了西楼的刻石上,但是到了南宋末年,原碑被毁了。

幸亏有汪应辰防患于未然的拓本存世。拓工技艺高超,再加上新碑初拓,让这本字帖最大程度地保存了,数百年前的东坡手迹。

初唐写本《妙法莲华经》:题记犹如“版权页”

这份敦煌藏经洞流传下来的初唐经本,纵28厘米,横770厘米,纸张细腻平滑,看着有点像现代的牛皮纸,墨色均匀,宛然如新,没有一点点褪色或黯淡。尤为难得的是,它的卷末能够看到相当于现代“版权页”的题记。由此一窥初唐时期制经的“四审三校”制度,每道程序,都需署名。

为何说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

中国国家版本馆,主要承担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普查征集、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宣传使用职责,被称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为什么说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曼倩带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