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时尚”成为“好习惯” ——东津新区前4个月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全市第一的背后

襄阳日报 2023-05-28 16:53

全媒体首席记者 朱科 见习记者 毛陈宇 通讯员 怀国龙 王骜

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去年在全市率先完成示范投放收集点建设任务,今年前4个月垃圾分类工作排名全市第一;

各小区里垃圾分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充满“黑科技”的环保驿站干净整洁、错落有致;

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分类本领不断提升,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

近年来,东津新区垃圾分类工作硕果累累,交出了亮眼成绩单。5月25日,东津新区综合执法中心垃圾分类专员曾春梅,向记者介绍了东津新区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措施。

建立市场化管理机制

垃圾分类要想成功,需要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更离不开市场化的管理。

东津新区在全域探索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洁”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由东津国投旗下子公司——襄阳卓越诚合建设养护运营有限公司提供城乡环卫一体的市场化服务。

曾春梅介绍,东津新区将垃圾分类所需经费纳入相关资金预算,购置达到“八个一”标准的非接触式智能投放收集房,并投放至金源社区金域府、菁华园、中枢府和浩然社区尚书台、瀚林院、天境台等小区。

同时,东津新区招募了60余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每个小区智能分类设备配备两名督导员。

为了做实垃圾分类工作,东津新区在各小区实施“撤桶并点”,将单元楼栋门前的垃圾桶全部撤掉,在初期,安排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8点无缝衔接,站岗值守,引导居民在收集房内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督导员每天负责记录相关情况,每月根据居民参与次数、分类情况进行评奖,并发放厨余垃圾袋等日常用品,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随着大多数居民垃圾分类习惯逐步形成,楼栋前和收集点值守的督导员已逐步撤走,每个小区安排2名督导员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曾春梅说。

实行全链条闭环管理

“活了几十年,垃圾都没分过类,现在能说分就分?”“估计坚持不了多久!”……最初,面对群众的质疑,东津新区各社区的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带头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参与垃圾分类,并邀请居民代表到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参观,让大家直观感受垃圾分类后的美好生活环境。

手机扫描二维码,垃圾分类投放柜门自动开启,正确投放后,柜门自动关闭,手机很快显示积分……在瀚林院小区环保驿站,居民杨女士熟练地将生活垃圾正确投放进干净的分类垃圾桶。

“我们可以用积分兑换饮用水、香皂、环保垃圾袋、洗洁精等生活用品。垃圾分类时尚环保,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杨女士说。

环保驿站厢体内部安装了用户识别模块,每次的垃圾投递信息可反馈到服务器,实现计量称重。针对易腐垃圾易发酵发臭的特性,智能投放点通过贵金属亚纳米团簇耦合光催化剂将恶臭分子进行分解,起到杀菌、除臭、洁净空气的作用。投放点还设置有洗手台,为居民提供投放垃圾后及时清洗双手的便利。

曾春梅介绍,东津新区建设有两座日处理量1.2吨的厨余垃圾处理站,针对厨余垃圾,使用密闭的垃圾分类专用车辆收集运输。厨余垃圾经发酵处理后产生有机肥,可用于园林绿化和居民种植花卉、蔬菜;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均由垃圾分类专用车辆收集运输处理,其他垃圾由清运车辆收运至中转站。

如此一来,东津新区的生活垃圾就实现了“投、收、运、处”闭环管理。

营造沉浸式宣传氛围

“垃圾混装只是垃圾,分类了就是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走进金域府小区,垃圾分类标语和分类小常识随处可见。

该小区的垃圾分类宣教广场还专门设置了“垃圾分类猜猜猜”游戏,让家长与孩子通过互动交流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同时,东津新区积极开展入户宣传,现场讲解并发放垃圾分类指引手册,在示范小区建设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实行“红色党建引领绿色环保”,将垃圾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沉浸式宣传氛围,让居民更加直观地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强化绿色环保理念。

此外,东津新区还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不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在辖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儿童微剧场等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加大普及力度,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市民的行为习惯。

下一步,东津新区将继续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居民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有序长效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细分类”“垃圾不落地”,让文明之花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