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家文物局将在福州举办主场城市活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在5月18日之前,将陆续推出精彩纷呈的展览、活动。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海上丝绸之路和陆路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大博物馆,推出的文物展览尤其具有特色。
景德镇陶瓷 器成天下走 中西融千年
景德镇拥有千年官窑史和六百余载御窑史。专家介绍,唐代中后期开始,景德镇瓷器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航行远抵非洲。如今,景德镇的瓷器仍享誉中外,在历史的演进中历久弥新。
总台记者 鄢俊琪:这里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御窑除了给皇家提供日常的瓷器用度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定制外交礼品,这一款明朝的青花伊斯兰式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这上面的近边环半钱纹造型就是仿自伊斯兰地区青铜制品,是一款水壶。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 翁彦俊:不管是永乐还是宣德,做这样的造型和绘上这样的青花图案,它的用途是用来作为外交的赠送的礼品,所以我们看到出现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这样的器物。
俗语说,景德镇“一城陶瓷半城窑”,大量的民窑也生产专门用于外销的日用瓷器。
总台记者 鄢俊琪:莫奈的油画《甜瓜静物》中,有一个青花盘,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青花开光花卉纹盘十分相似,这些都是明清时期大量出口的“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享誉中外的外销瓷之一
据专家介绍,克拉克瓷最早就生产于景德镇,明代万历年间,应葡萄牙人的定制需求,专门为其设计生产。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 翁彦俊:当时中国瓷器在欧洲它是奢侈品,特别像克拉克瓷,它的胎质瓷质都非常好,所以也是作为一种高端的订单式的需求,远销到欧洲。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瓷器走向世界,景德镇瓷器也吸收了诸多外来文化的造型特点,进而演变为重要的外销瓷类型,克拉克瓷就是享誉中外的外销瓷之一。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 翁彦俊:这是一个成化时期、明中期时候的一个斗彩的葡萄纹的高足杯,把西亚的葡萄纹作为上面的应用图案了,这属于我们中国国内这样的使用场景,中西方的这种文化交融在景德镇的瓷器上面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文化交流,以瓷载之,笃行至今。近年来,景德镇独特的陶瓷历史文化吸引了5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洋景漂”,来到这里学习陶瓷文化。同时,景德镇不断推动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中国陶瓷文化开设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