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教师从城市到农村任教九年 她说:这是理想照进现实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3-05-11 18:07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李秋晨 通讯员 付晓方、聂志鹏)“同学们,福字从左往右一笔一划的力度都要体现出这个字带给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金牛教学点金牛书院中,“走教”教师李雪萍正握着二年级孩子们的小手进行“福”字的书法练习。像这样每周一堂的书法课是李雪萍走教教学点中孩子们的期待。

李雪萍是襄阳市樊城区朱坡中心小学的一名“90后”教师,九年前,在曲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毕业的她,选择参加了湖北省农村特岗教师(新机制教师)专项招聘,不远千里从老家山东省淄博市踏上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三尺讲台”。

李雪萍握着孩子们的手进行书法练习。 通讯员 供图

任教九年,她与学生同吃同住,除了寒暑假,她日日夜夜与学生相伴,大到学生的课业,小到学生的一件外套,她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陪伴着一个又一个学生走进校门,迈出社会。来到远离家乡的这所农村小学李雪萍说这是理想照进现实。

到这里是梦想也是妙不可言的缘分

2014年,从曲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后,李雪萍没有犹豫的参加了农村义务教师招聘,那一年湖北省招聘人数有800余人,相比其他省份,招聘人数较多。为了不让梦想扑空,李雪萍选择了湖北,并在百余所学校中一眼就看到了“襄阳”这座城市,此时在她的印象中襄阳只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李雪萍成功以美术老师的身份进入了朱坡中心小学。2014年8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跨越黄河来到汉水之畔,李雪萍拉着一个行李箱踏进了她梦想中的校园。

“绿树、蓝天,还有红房子,跟我上学时作文里写的简直一模一样。”李雪萍说,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完全超出预期。因为学校美术老师已经配备充足,李雪萍“升级”成了班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一下身居“要职”,李雪萍慌张了一瞬后立即调整心态,利用大学参加过授课大赛的经历开始备课、研究教材,从第一堂课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反应,逐步调整授课方式,经过头一个月的磨合,她通过作业和小考发现班上40多个孩子与她之间的默契已经形成,班里学生的语文成绩均有所提升,而学生们努力求学的态度无意间也影响了李雪萍远离家乡后那颗没踩在实地上的心。

李雪萍上课中。 通讯员 供图

实现梦想不易,但现实也无需残酷。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年轻老师,孩子们的热烈反馈,前辈无保留的传授,学校的充分信任像是一个温暖的花房,让李雪萍不再犹豫,坚定地留了下来。

9年间,李雪萍变了,也没变。跟李雪萍同一年入职的张雪说这么多年李雪萍对扎根农村教育的情怀从未改变,她总是能看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发自内心的热爱每一名学生,唯一改变的可能是她虽然没有成家,但越来越像一个“妈妈”。

他们是留守儿童却是我的情有独钟

朱坡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一个班上54名学生,就有29名留守儿童,他们有的父母在外务工,有的父母仅能满足他们的温饱,有的缺少父母及时的关爱,但他们现在都是李雪萍的孩子。

工作以来,李雪萍一直住在学校分配的不到十平米的宿舍里,距离学生的宿舍只有3分钟的路程,她每晚都会去学生宿舍转转,她帮孩子套过被子、剪过指甲、洗过头发,也曾自掏腰包为他们置办新衣,换上新鞋。学生告诉她衣服不见了,第二天她就走遍学校每一个班级问:“有谁捡到吗?”

李雪萍和同学们放风筝。 通讯员 供图

“照顾这些孩子累吗?”“不累,我每天都很快乐。”李雪萍在与学生日夜相处中实现了她儿时的愿望。

9岁,李雪萍在电影院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里面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的魏老师让李雪萍在电影院哭红了鼻子,也在她心中留下了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崇拜;

14岁,李雪萍无意间看到《感动中国》节目,里面放弃读研从繁华城市走进大山深处支教的徐本禹一下就成了李雪萍的榜样,“他的颁奖词我到现在都记得。”李雪萍背诵道:“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用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平穷和孤独,扛住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

19岁,李雪萍高考顺理成章的报考了师范学校;

24岁,李雪萍越过黄河来到朱坡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农村学校老师。

李雪萍走进学生宿舍倾听大家的心声。 通讯员 供图

多么的巧,第一个10年,李雪萍实现了当老师的愿望,第二个10年,李雪萍实现了到农村当老师的梦想。

“她非常爱我们,像妈妈一样。”李雪萍班上有一名留守儿童小鹿(化名)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在一次交谈中李雪萍得知小鹿从4岁起就没有庆祝过生日后,在她生日当天,李雪萍买了两顶暖融融的红色帽子送给小鹿,那年冬天小鹿每天都带着那顶帽子,从那以后,给留守儿童过生日,也成了李雪萍班上的传统。

如何用一句话表达对他们的热爱?李雪萍说:“他们是留守儿童,却是我的情有独钟。”

与时俱进的老师和享受学习的学生

李雪萍的快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的学生,不亲眼所见很难理解课堂上学生们学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李雪萍的教学方式永远跟着学生走,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学生们的性格有些许内向,“老师教学是一方面,及时调整孩子的心性也十分必要。”李雪萍经过实践发现,趣味教学的作用非常显著,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快的吸收课程要点。

2020年以来,为促进农村微小型学校优质发展,襄阳市樊城区开展实施农村教学点‘3+2’幼小衔接五年制办学模式,朱坡中心小学下辖教学点都配备了“智慧黑板”,李雪萍立即动起了“小心思”,她很快的结合热点游戏“羊了个羊”制作教学PPT,每消除3个一样的方块,就会出现知识要点提问,如:背诵古词《从军行》,一定要有感情哟!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下一句是什么?等等问题。孩子们日常接触游戏的机会很少,李雪萍的新方式让班上的孩子都更加主动去学习,希望能在课堂上被点名上去参加游戏,回答问题。

李雪萍和同学们一起包饺子。 通讯员 供图

随着时间的过去,李雪萍对襄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的印象因为学生也变得具体了,她知道哪里的河流不湍急,可以带着学生去河边的石头上作画;她知道哪里的草坪最广阔,可以带着学生去放风筝,把心愿放飞到天上;她知道哪里会有文化展览,学生们去不了,但她去了就可以把自己的所见用美好的词句告诉她的学生。“他们在农村接触的东西不如城里孩子多,那我就是他们的眼睛,我要别的学生拥有的,我的学生也尽量拥有。”

带着这一想法,李雪萍也充分发挥了她的专业特长,大学四年她每日与笔墨为友,现在她要把这份礼物转赠给孩子们。她亲手布置了书法教室,买来了笔墨纸砚,开设了“永字八法”书法社团,对书法有兴趣的孩子都是她的学生,慢慢地,学习写字的孩子越来越多,在一次全市校园书画大赛中,李雪萍的书法社团就有20多个孩子获奖,李雪萍也荣获了湖北省第六届黄鹤奖、襄阳市第九届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出乎所有人意料。

李雪萍上课中。 通讯员 供图

9年的时间,李雪萍教过500多名学生,以对教育的热爱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质的品格,赏识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在此时得到了充分认可。“全国优秀乡村青年教师”“荆楚好老师提名”“襄阳市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襄阳市十佳师德标兵”......李雪萍逐渐从一名年轻老师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她用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位新来的老师。

网络上有一个博主他说有一个词叫“瞬间感受”,它的反义词是永恒,李雪萍从小看电影产生了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瞬间感受”,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她教过的每一个学生,上过的每一堂课,在后来让她的瞬间感受悄然转化,变成了对老师这个职业永恒的热爱。“我达不到徐本禹那样的高度,但我想,我的青春就要在这些需要我的孩子身边绽放。”李雪萍说,除了教师我想不到我还能做其他的职业,为了这个理想我曾努力奋斗,现在理想照进现实,我的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