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如何传承发展?国内外专家这样说

湖北日报 2023-04-09 22:33

4月8日,第五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荆州,共同探讨楚文化传承发展之道。学术大咖们都说了啥?跟随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认为,楚文化非常浪漫,充满奇思妙想,具有追新逐奇的开拓创新精神。楚人的创新精神是可以跨越时代、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我们必须坚持在保护中传承、在发展中传承、在创新中传承,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屈原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时隔40年重访荆州,频频点赞。他认为,通过楚纪南城遗址的发掘及大量文献、出土文物推断,“楚国的鼎盛时期在荆州”这种观点是有说服力的,荆州孕育了楚文化的“黄金岁月”。荆州要做好楚文化遗存发掘保护与恢复工作,向世人还原楚国全盛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面貌,为中华文化复兴提供可借鉴样本。

“楚国鼎盛时期的郢都所在地荆州,某种意义上说,在东方曾经犹同西方的雅典。”湖北省屈原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教授蔡靖泉说,雅典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楚国鼎盛时期的郢都是楚文化的汇聚场和辐射场。楚文化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文明在先秦时期的发展成就,成为秦汉以来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蔡靖泉建议,荆州要以大视野、大格局发掘、研究和利用楚文化资源,不断彰显和宣传楚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促进荆州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用外国人听得懂的语言讲楚文化。”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美东亚语文资源中心助理主任、教授李敏儒说,在美国的一些高校,只要是开设中国文学课,必然都会讲到《楚辞》。他表示,让楚文化走向世界,需要培养更多的双语双文的人才,提炼出更多楚文化元素,与外国朋友所关注的楚文化元素相结合,让楚文化、楚国著作真正走出去,开展更多双向交流,增强楚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

湖北省三峡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教授孟修祥

楚国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孕育出楚人的商贾文化理论思想与人文精神,在湖北省三峡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教授孟修祥看来,荆州应创新传承楚人精神,勇于开拓、抢占市场,在竞争中敢想、敢干、敢闯、敢试,不断创新发展,谱写荆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荆州王家嘴楚墓出土的战国楚简《诗经》中,在篇名和诗的分章等方面,和如今熟悉的《诗经》有很大差异。”荆州博物馆馆员蒋鲁敬认为,深入发掘古文字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讲好古文字故事,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普及性、知识性读物,让广大群众更易理解,更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历史上的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楚国八百年,其中四百余年的都城历史属于郢都——纪南城。毫不夸张地说,荆州就是楚文化的中心。”距离上一次来荆州已有7年之久,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黄维樑脱口而出。他说,在香港,虽然很多人知道荆州,但真正了解荆州历史的并不多,希望荆州加大宣传推介,深度挖掘楚文化的时代价值。

“荆州地区史前时代就是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地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尹弘兵说,自楚都迁至纪南城后,楚国进入极盛期,创造了强大的楚国和高度发达的楚文化,将南方地区众多来源不同、文化面貌各异的族群整合成统一的楚民族,为秦汉大一统奠定基础。“盛世楚国,郢都风华。”正是荆州楚文化特色的高度概括。

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文武

“荆州要承担科学保护楚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徐文武认为,荆州要更好地弘扬楚文化,首要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原则,在考古、保护与展示利用各个环节,严守历史文化遗产安全底线;要发挥楚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和使用价值,合理掌握“利用”的“度”。楚文化旅游项目要做好文化预研再“上马”,不能先做项目再补“文化”。

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征宇

荆州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楚文化,真正提升楚文化影响力、现代感?长江大学人文与新媒体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征宇认为,要进一步深度挖掘、梳理楚文化,了解与认识楚文化的内涵,收集楚文化中可以为现代转化的元素;进一步建设楚文化的标识地,集中展示楚文化的特色与成就,用当代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融入“声光电”等形式,让楚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要将楚文化融入到荆州文旅项目之中,做到文化“出圈”,引导群众在旅游休闲中亲近楚文化、了解楚文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周栎 杨昌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