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园林画卷舒 秭归县梅家河乡蝶变之路

三峡日报 2023-04-05 13:30

非凡十年,铺开了秭归县边陲小镇--梅家河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十年来,每一个爱拼善赢的梅乡人,以时不我待的担当和使命,以排头兵、先天下、利长远的意识,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不断开辟新时代梅家河乡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强党建,活全局

位于秭归县西南边陲的梅家河乡,是个小而精致的乡镇,它东与沙镇溪、两河口镇接壤,南与磨坪乡、两河口镇交界,西与巴东县毗邻,北与沙镇溪隔河相望,是著名的“板栗之乡”“早红脐橙之乡”,民间文化遗产丰富,拥有全县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传承保护基地。

近年来,该乡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强化理论武装、锤炼党性修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该乡现有党(总)支部19个,下辖党员761名,立足基层党建职能,抓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建立探索“十户长”制度和“1313”工作体系,创新推行“五日工作法”,进一步划小村落单元,选优配强“两长八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干群“鱼水之情”更加深厚。深入推进肖家坪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深化拓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建设,以党建促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意识形态阵地,严格落实“五纳入三报告一督查”“双线处置、双线报告”等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排查风险隐患,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全乡无重大网络舆情发生。完成鲁家湾村“六清”清廉村居建设,以“五廉相结”方式打造“五好”型清廉医院。始终坚持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常态化开展正风肃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党管武装、统战、群团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抓振兴,增民生

该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来抓,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脱贫成果有效巩固。

梅家河乡落实月排查、月研判机制,扎实开展“三类人员”排查,监测帮扶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本土在建项目和市场主体联农带农作用,带动脱贫户及监测户就近务工就业。统筹林业、人社、光伏开发公益性岗位213个,有效帮助脱贫户及监测户务工增收。大力发展种苗花卉、干鲜果茶、中药材等多种特色产业,推进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建成早红脐橙品质探研基地1个,高标准核桃示范园230余亩,香椿示范园500余亩,板栗改造示范园2200余亩,形成了龙王山、陈家埫、郑家岭等一批产业特色村,为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梅家河乡还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创新发展方式,通过外引内育等多种方式发展市场主体,吸引大批人才返乡创业,先后成立秭归县忆乡情等专业合作社56家,带动一大批脱贫户增收致富。

“在我们企业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给予我们极大地支持,现在企业做大做强了,应该回报社会、回馈群众,这是我们每个企业家的责任”忆乡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宋玉琳说道。

护生态,兴文化。

梅家河乡版图面积101.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49.7公顷,水域136公顷,林地面积6342.6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境内水域充沛,有龟坪河、梅家河、青干河三条河流。自然资源丰富,是秭归西南的资源库。

近年来,该乡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绿色底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生态环境向优向好发展。乡内下辖的王家坡村、龙王山村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村”称号,三掌坪村荣获湖北省“森林乡村”称号,该乡先后荣获“省级卫生乡镇”“市级文明乡镇”称号,绘就了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画卷。

该乡还大力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生态鸡养殖、林下魔芋种植等产业,依托“忆乡情”合作社,积极推进香椿产业稳步壮大。建成230余亩核桃示范园,实施3000亩板栗改造,引进2家优质龙头企业,带动100余户农户就近就业,700余户农户林业产业年增收达2000元以上。培育了鲁家湾村村集体林业产业市场主体1家,实行林业产业发展与村集体创收“比翼齐飞”。

完成村庄新造片林80亩,村庄道路绿化45公里22亩,动员全乡群众实施庭院绿化定植乔木8100株210亩,实施农田林网定植或补植乔木3500株350亩。全乡现有梅家河乡、龟坪河、清港河3条河流,观音堂水库1座,河库水岸青山环绕,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全乡适宜绿化道路173.17公里,现已绿化143.73公里,绿化率达83%,把单一的道路交通网络打造成绿色走廊;按照“一街一风景、一路有景观”的要求,用绿点贯通绿线,打造乔灌木相结合、花草植被相点缀的复层结构生态体系,全力推进建成区绿化提档升级;对红梅路、团结路缺绿断档地段进行补植,并对龙坛新村、三岔路口广场等重要节点进行设计,打造节点景观,以点带面提升绿化整体性,用满目苍翠填补视觉空白。

坚持镇村融合,分期推进,做足“绿”与“道”的结合文章,在绿道建设时注重保护场地原貌,尽量避免大挖大填,充分利用现有道路,依托原有绿地风貌,定植本土银杏、桂花、水杉、紫薇等树种,主要打造了两梅路、梅湾河线、梅黄线等核心网络绿道,建成集镇后街和龙坛沟“口袋广场”。各村结合村庄实际,逐步打造“一村一品”的绿道网络,成为群众休闲娱乐、骑行健身的好去处,极大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乡内民间文艺主要有舞龙舞狮、皮影戏、传统花鼓舞、屈乡山歌等,其中梅家河乡皮影戏(高影)在秭归县颇有盛名。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前来避暑的游人络绎不绝,不少农户看准了商机,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观音堂旅游区、龟坪河云岭别苑、风情花廊、瓜果田园,都成了梅家河乡发展旅游的宝贵资源。

百花齐放喜迎春。现在的梅家河乡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出山外,翻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通讯员 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