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冬莉
近日,厦门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在检查中发现两商家为了吸引客流,全城寻找“大胃王”,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规定,遂对这两家餐厅立案调查。
执法人员在某星级酒店餐厅发现相关广告宣传后进行执法检查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近年来,部分商家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纷纷举办“大胃王”比赛。参与者冲着“免费午餐”或者高额奖金等诱惑,热衷于参与。还有些博主为了吸引流量,也纷纷当起了“大胃王”。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比赛”,除了吸引眼球、达到广告效应外,真的没有任何价值,反而造成了巨大的食品浪费,将参与者的健康风险置于不顾,导向明显有违公序良俗。“大胃王”因暴饮暴食引发疾病甚至死亡的消息,不时见诸媒体。不少医学专家提醒,“大胃王”的饮食不仅会造成食品浪费,还会增加身体负担,埋下疾病的祸根,给自身带来肠胃、肝脏、心脏、胰腺等多方面健康风险。
2月24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召开,决定在市场监管系统开展为期3个月的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随后,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纷纷行动,向餐饮浪费行为亮剑。
我们欣喜地看到,身边大多数餐饮服务单位能做到对消费者做出“按需点餐”“适量点餐”的消费提醒,普遍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光盘行动”“倡导分餐”等反食品浪费标识,将消费场景变为宣传阵地,向广大消费者传递“合理点餐”“光盘行动”的理念,倡导“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尚。
但杜绝餐饮浪费,养成舌尖上的“美德”应是一项长期任务、持久工程。如何避免专项整治效果“一阵风”?如何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让“光盘行动”成为自觉?这应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从商家来说,可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并明示食品重量,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点餐,切不可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从消费者来说,应当意识到浪费粮食、不顾健康的饮食方式并不是一件多么有趣或者荣耀的事情,进入餐厅消费要以实惠、实用为主,点多少吃多少,剩菜打包带走,不能为了“充面子”超量点菜而造成浪费;从监管部门来说,更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曝光餐饮浪费典型案例,达到曝光一起、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积极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理性消费,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为时代新风尚。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