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一直很好奇,李白的剑术到底怎么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02 22:45


近日,一把战国时期的古剑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详请戳链接:文博日历丨这把2400多年前的宝剑主人竟是他!)

剑,乃百兵之君。在中国,剑是带着气的,青光掠影招式变换间,被灌注一股浩然正气,是习剑者内在品格与风骨的外化。今晚,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说说中国古代的剑文化。

剑在“拍案叫绝”的名字里

或气贯长虹,或意境唯美,或豪迈侠气

一把好剑离不开一个叫绝的名字

轩辕、赤霄、龙泉、承影

莫邪、青萍、七星、白虹

破山、通臂、八仙、青冥

太阿、紫电、纯钧、画影

惊鲵、含光、独鹿、宵练

剑在“一句惊艳”的形容里

你要写剑,就不要只写剑

你要写它佩之神采

用之迅捷,收之利落

当你想形容剑之寒光,你可以说:

“精光贯天,日月争耀,星斗避彩。”

当你想形容剑之飒声,你可以说:

“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风。”

当你想形容剑之速度,你可以说:

“如游龙穿梭,行走四身,

时而骤如闪电,落叶纷崩。”

剑在“剑气纵横”的诗词里

随剑气喷薄的是胸中块垒与江山豪气

借诗词笔墨风流

我们看到了剑的不同性情

是王维笔下的勇者之剑: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是贾岛笔下的正气之剑: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是辛弃疾笔下的报国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是龚自珍笔下的抱憾之剑: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是贯休笔下的潇洒之剑: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是李白笔下的侠客之剑: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剑在“口口相传”的典故里

每一把剑的背后

都有一个为它而生的故事

故剑情深

形容结发夫妻情意浓厚,不喜新厌旧。

刻舟求剑

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

季子挂剑

表现对友情的坚定,一诺千金,生死不渝。

舌芒于剑

形容口才好,言辞锋利。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剑在“武侠小说”的传奇里

少时看武侠,书中绝顶高手都惯用剑

或纵横武林,或行仁仗义

剑身出鞘的刹那,较量来了

玄铁重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剑魔独孤求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后为神雕侠杨过所得。

倚天剑:峨眉派的传派至宝,江湖上有“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话。

紫微软剑:独孤求败在悬崖边比武取胜的时候,用此剑重伤了一位义士,悔恨不已,弃之深谷。

鱼肠剑:绝勇之剑,削铁如泥。一说是极小之匕首,可藏置于鱼腹中;一说剑身上的纹理曲若鱼肠。

真武剑:张三丰佩剑,外表平凡无比,实则是宝兵利刃。张三丰中年时用它扫荡群邪,威震江湖,晚年则极少使用。此剑向来是武当派的镇山之宝。

剑在“千古剑客”的侠心里

剑客合该是萧萧肃肃剑气清霜的模样

这是剑独有的飘逸

亦是剑滋养的君子之气

越女

春秋时期的剑术高手,帮助越王训练士兵剑术,打败吴国,越王称她为当时第一剑术高手。

裴旻

唐代剑圣,诗人李白曾从其学剑。时人称其:“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

公孙大娘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公孙大娘是唐朝时期的剑术高手,善舞剑器,诗人杜甫曾专门为其写诗,肯定她剑舞的无双地位。

李白

世人偏爱李白诗作,殊不知,他的剑术也广为流传。15岁习剑,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好友崔宗之说他“袖有匕首剑”“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的李白近千首诗中,除去地名,出现“剑”的频率有103次之多,而公众对他剑术凌厉、凶猛的印象,来自他以剑喻怀的诸多名句:“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白的剑术大概是不错的。剑是他的武器,也是他壮志的象征和悲愤情绪的寄托。诗中有剑,剑中有诗,熔铸了一代诗仙的剑骨和诗魂。

文丨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配图丨插画师RedMatcha

在描述“剑”的诗词里,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制片人丨王兴栋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李津婵

校对丨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