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梅芳)“带着问题来,怀着思考去。”3月28日至29日,恩施州委党校2023年第一期乡镇领导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走出教室,来到乡间田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专题调研。
本次调研重点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流域综合治理研究”展开,旨在找出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障碍与问题,准确掌握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真实情况,总结提炼典型经验与好的做法,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流域综合治理,助推恩施州“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
全体学员先后来到利川市、宣恩县等地,实地查看了清江源、佛宝山水源保护地、贡水河流域综合治理、长潭河乡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初期建设以及水利设施和产业发展等情况。
恩施州委党校2023年第一期乡镇领导干部进修班开展专题调研。(通讯员供图)
寻源清江:护好一江清江水源向东流
清江,古称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而得名。清江发源于湖北利川齐岳山麓,以奔腾之势流经鄂西南七个县市,于宜都陆城汇入长江,系长江一级支流。清江源即清江的源头。走进清江源,清澈的山泉喷涌而出,倾泻而下。顺着绿化带蜿蜒盘旋,犹如一条绸缎,将美丽的青山绿水串联着奔腾着,直向远方。
清江村作为清江源头第一村,位于恩施州利川市汪营镇,地处星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边缘、利川盆地西南角。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如今的清江村山清水秀、百姓富足。
马鹿池煤矿。(通讯员供图)
马鹿池煤矿位于汪营镇后坝,紧邻着清江源头,是一座半停产的煤矿山,因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矿井水、煤炭粉等污染物长期侵害了清江源头水质。原本,像这样的小煤矿还有很多,但是因为煤矿导致水源污染,在利川市环境保护部门及其它相关部门的联合整治下,已经关停,并启动相应水源修复计划。
(通讯员供图)
探秘佛宝山:一个水库,一颗宝菜,绿水青山皆是宝
佛宝山水库位于利川市西南37km的福宝山月琴坝,是利川的“南水北调”工程,引郁江济清江,以灌溉发电为主,结合防洪、供水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周边群山环绕,绿树成荫,山水交相辉映,呈现出“水在山中、山映水中”的诗画景象。为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库管理人员在水库周边设立了防护网,建章立制,落实专人巡查排查,严禁游人进入库区,水库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
防护网保护的水库。(通讯员供图)
如今的福宝山水源充沛,有凉亭伸至水中央,群山环绕,碧波如镜,库边成群嬉戏的野鸭。
莼菜基地。(通讯员供图)
在佛宝山大后河的莼菜基地里,无数椭圆形的绿叶浮于水面,像一张张小小的莲叶铺展开来,大者可盈掌,小的如铜钱。莼菜对海拔高度、气候温度、水质环境等条件的生长需求比较苛刻,而佛宝山的条件恰好能满足莼菜生长的一切需求,当地的莼菜成为供不应求的稀缺之物,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金奖”。
筑梦仙山贡水:一座因山水而浪漫的城市
贡水河是清江水系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咸丰县,在宣恩县流经70多公里,横跨宣恩县西北,滋润1250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宣恩人的“母亲河”。秉承“生态立县”发展理念,宣恩县围绕打造城市生态湿地景观区、饮用水源保护地和宣恩湿地基因库的目标,强化贡水河流域水域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修复、环境保护。近年来,宣恩县委、县政府坚持规划引领,精准施策,科学统筹治理保护与发展,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效益转换,保护优先、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贡水河夜景吸引游客无数。(通讯员供图)
同时,上至双龙湖龙洞电站大坝,下至文澜桥是贡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休闲旅游区,作为宣恩县城创建AAAA景区的核心段,目前已形成湿地长廊、龙洞水库大坝、天然泳池、龙舟赛道、民族浮雕墙、音乐跑泉、钟楼、文澜桥、滨河绿道、城市客厅、惹溪街等旅游景观,以贡水河畔为主题的“仙山贡水·浪漫宣恩”旅游品牌持续叫响,推动“青山”变“金山”。
圆梦长潭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长潭河侗族乡的主要河流为东乡河,起点为长潭河侗族乡两溪河村山羊溪,终点为长潭河侗族乡东乡村大坨,河流长24.48千米。此次调研分别到两溪河村和兴隆村两地,村容整洁,别具风味的侗族民房散布两岸,清清的河水潺潺流动,一片鸟语花香。
长潭河乡鸟语花香。(通讯员供图)
此次调研中,学员们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走访乡镇、部门、企业,实地参观、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流域内综合治理的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规划布局等经验做法,听取了有关工作意见和建议。
通过两天的实地深入调研,学员们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目前,各调研小组正积极撰写调研报告,以期为推动恩施州乡村振兴和流域治理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