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到底丨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 “老油田”这样谱写新篇章→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27 19:38

3月26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对外宣布:大庆油田六十四年来累计生产原油已达25亿吨。

大庆油田的产油历史要追溯到64年前,1959年9月,随着一口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喷出工业油流,大庆油田也由此被发现。据了解,世界上其他同类油田,其稳产期最长12年,短的只有3到5年,而投产60多年来,大庆油田仍然保持着年产原油3000万吨以上。是什么支撑着大庆油田这样一个“老油田”,在开发60余载后仍能保持世界级生产水平呢?

我们先来看看25亿吨,这个数字后面有好多个零,它的分量有多重呢?据了解这25亿吨,占全国陆上原油总产量的36%,发挥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作用。以全国人口14亿计算,大庆油田为全国人均生产原油1.78吨。如果将这些原油装进容量60吨的油罐车,连起来的长度可绕地球赤道15圈。

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意味着什么?

大庆油田公司总经理 张赫:大庆油田生产出的这25亿吨原油,为国家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3万多亿元,可以说是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

投产60多年来,大庆油田仍然保持着年产原油3000万吨以上,油气当量4000万吨以上。目前,大庆油田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三次采油技术累计生产原油3亿吨,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

开发60余载 大庆油田如何长时间稳产?

这张图是大庆油田年产油的曲线图,从上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976—2002年,大庆油田一路高唱“凯歌”,实现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2003—2014年,大庆油田又实现了原油4000万吨连续12年稳产。

我们知道世界同类油田的稳产期一般只有3到5年,最多不超过12年。那是什么支撑着大庆油田这样一个“老油田”,在开发60余载后仍能保持世界级生产水平,实现长时间稳产呢?

大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 伍晓林:我们开发模式是从好油层到差油层,但是到差油层的时候,前面的技术又不适合了,我们就研究了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储存的匹配关系。研究对象变差,我们的效果没有变。所以说我们始终保持这种高产稳产。比如说27年5000万吨高产稳产以后,我们又连续12年4000万吨稳产。

从几个油田比较示意图中不难看出,大庆油田如果只靠基础井,那么其稳产期与其他同类油田差别并不大,正是因为各项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对现有油井的深耕细作,才实现了长时间的稳产。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第二作业区经理 张向东:大庆油田在千米以下有140多个小层,就像我们老百姓吃的五花肉一样交错分布。我们针对这些小层,我们用分割器实施分层、分段、密闭精准的高效注水,实现了均衡高效开采。

“洗”出3亿吨原油 何为三次采油技术?

记者了解到,在大庆油田产出的25亿吨原油当中,其中有3亿吨是通过三次采油技术,从地下岩石的孔隙中“洗”出来的。何为三次采油技术呢?

与其他同类型油田一样,大庆油田在经过连续27年5000万吨以上的高产稳产之后,进入了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储采失衡矛盾日益突出,剩余油高度分散,液油比急剧上升,油田开发效益面临严峻挑战。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规划室副主任 孙洪国:当时,我们每采出100吨液里面的水量是89吨左右,而油量只有11吨左右。

面对逐年升高的综合含水,大庆人把目光瞄向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据介绍,在石油界,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形成的自喷采油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水对其补充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二次采油,而通过注入化学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的石油称为三次采油。通常地下的岩石层在经过一二次采油之后,缝隙中还会有部分剩余油存在。那么三次采油,就如同用洗衣粉洗衣服一样,将部分剩余的油洗出。

大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 伍晓林:通过我们几十年的攻关,我们形成了一整套的符合我们大庆油田的三次采油技术。因为这项技术现在国外一提到“三次采油”就想到我们大庆油田。

据了解,三次采油技术是老油田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庆油田的一类油层和二类油层,采收率在二次采油技术的基础上提高14%至20%。2022年,大庆油田三次采油产量再次突破千万吨大关,并且创历史新高。这是大庆油田三次采油连续21年产量超千万吨,三次采油技术支撑了大庆油田高质量稳产。

攻关四次采油技术 原油采收率目标为80%

除了三次采油技术,据大庆油田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介绍,现在也在攻关四次采油技术,目标是把原油采收率提高到80%。采收率80%就是在每100吨的油藏地质储量里面,能采出原油数量达80吨,国际上一般油田采收率只有20%到30%,而大庆油田已经达到了50%以上。

去年底,国际标准化组织提高采收率分委会主席和秘书处正式“落户”大庆,大庆油田将牵头编制全球范围内提高采收率技术国际标准规划,推动中国特色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我们期待满载成绩的“老油田”再书辉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