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刘政、刘晨思)圆润流畅的楚风古典舞、柔美律动的土家滚龙连厢、刚烈奔放的蒙古舞、风情浓郁的敦煌舞……3月17日下午,一场民族舞蹈盛宴在武汉市群艺馆上演,湖北省第二届“民族之光”优秀民族舞蹈培训成果展演成功举行。
此次成果展演,由省文联组联部指导,湖北省民族舞蹈协会、武汉市群艺馆联合主办,武汉市群艺馆承办,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市青少年宫、红安县实验小学、武汉市洪山区农民艺术团、武汉市江岸区空间舞蹈队协办。
据悉,为普及和传承民族舞蹈、培养民族舞蹈人才,湖北省民族舞蹈协会和武汉市群艺馆联合开展了湖北省第二届“民族之光”优秀民族舞蹈培训。去年7月至9月,该培训活动第一站在革命老区红安县培训百余名小学生“舞蹈苗子”。今年3月,该培训活动第二站在武汉市培训近200名各区文化馆文艺干部和专业院团业务骨干。
在红安县,湖北省民族舞蹈协会的舞蹈家们以民族舞蹈启蒙认知培训为抓手,将具有湖北地方特色的舞蹈元素,创编成舞蹈组合与成品节目,深受师生们的欢迎。在武汉市,湖北省民族舞蹈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编导唐静平以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的艺术标准,讲述《漫谈新时期的舞台艺术创作》课,为广大群众文艺工作者打开了艺术创编的窗口;湖北省民族舞蹈协会副主席、武汉音乐学院教授柳雅青,湖北省民族舞蹈协会副主席、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卢慧分别用《湖北非遗舞蹈》《地域舞蹈创新性传承路径探索》的授课,让土生土长的非遗舞蹈注入科学专业的元素;还有专家以《广场舞创编》为题,现场为学员们示范教学。舞蹈专家们的各类舞蹈组合教学,给学员们带来了直观的现场体验。
3月17日的学员展演活动,秉承“继承、发扬、推广、创新”的宗旨,组织来自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市青少年宫、武汉基层群众舞蹈爱好者、红安县实验小学学生们激情演出。现场观众们从《洪湖岸边是我家》的身姿舞动里,听到了脱贫致富的小康喜悦;在《幸福歌》《黄安谣》童趣舞韵里,看到了民族舞蹈新苗茁壮成长;更在《祝福祖国》的豪迈歌舞中,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代变迁。
“在省文联的指导下,‘民族之光’舞蹈培训计划已圆满完成两届,成功培训近800名民族舞蹈人才,助推了民族舞蹈在湖北的振兴。省文联将继续支持湖北民族舞蹈协会等社会组织实施‘民族之光’舞蹈培训计划,让民族舞蹈在我省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省文联组联部张海旺主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