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2022年消费投诉八大热点公布

襄阳日报 2023-03-15 09:43

本报讯(通讯员郭雪 文勇 全媒体记者张嫚)3月14日,在“3·15”消费维权新闻发布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公布全市消委系统2022年消费投诉热点和数据。

2022年,全市消委组织共收到消费者来电、来信、来访6957件,其中咨询1274件,受理消费者投诉5683件,已解决5513件,调解率97%,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45万元。根据全市消委系统统计数据,2022年消费投诉总量较上一年度下降16.98%。

热点一:

涉疫消费投诉明显增多

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涉疫类消费投诉数量突增,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关防疫用品和退烧药物等医疗物资经营中,不良商家借机涨价、囤积居奇或进行捆绑销售;将普通口罩宣称为医用外科口罩,或在口罩中添加抗菌剂后宣称能够杀灭病毒,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二是预付费类商家关停跑路,消费者退费困难。三是线下聚集性、接触性服务行业受疫情影响陷入“暂停”状态,商家不认同“合同不可抗力条款”,拒绝消费者退还定金、价款的合理诉求。四是快递、外卖行业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时配送,甚至出现包裹积压、丢失的现象。

热点二:

网络消费纠纷数量持续攀升

当前,网络购物已成为众多消费者主要的消费方式,“直播+短视频+电商”是当下最热门的零售模式。美妆、服装、食品是消费频次较高的商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收到的商品出现变质、破损、开裂等情况,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商家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用煽情炒作方式诱导消费;以次充好,货不对板;售后服务不到位,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热点三:

预付卡式消费纠纷不断

预付卡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健身、餐饮、校培等行业。问题包括:因疫情影响或经营不善,部分商家关门跑路,消费者预付费无法退还;经营者变更,消费者权益缩水受损;消费者合理退订,经营者无故拖延或拒不办理;经营者故意设置不合理条件并收取高额手续费,以增加退费难度,服务承诺难保障。

热点四:

成人教育培训消费纠纷引发关注

2022年全市消委系统共接到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203件,其中成人教育培训消费纠纷引发关注。问题表现在:课程内容或服务质量欠佳,格式条款合同不公平,虚假或夸大宣传;承诺考试不过退费,但合同隐含限制条件误导消费,最终不予兑现。受“双减”政策和疫情影响,许多教育机构停课停业、关门倒闭,消费者退款困难。

热点五:

汽车售前宣传售后履约不一

2022年全市消委系统共受理汽车消费类投诉335件。主要表现在:售前知情权难以保障,部分汽车经营者存在售前宣传误导、约定不清、隐瞒车辆真实信息的情况;售中服务合同显失公平,部分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作出加重消费者责任、减免自身义务的条款,将服务过错转嫁给消费者;售后服务缩水,“三包”期内只为消费者提供修理和更换零配件服务,免除更换整车和退车的责任义务,在维修内容、维修次数、时间计算、行驶公里数等方面打折扣。

热点六:

餐饮住宿美容行业仍需规范

2022年全市消委系统共接到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846件,其中餐饮服务类535件、住宿服务类122件、美容美发服务类91件。餐饮类投诉主要集中在饭菜中有异物、餐馆限制使用团购券、设定最低消费、合同履行不到位等方面。住宿类投诉多反映在酒店不能如约提供服务、临时加价、押金不及时退还等方面。美容美发类投诉主要表现在质量、服务和预付卡纠纷。

热点七:

装修合同猫腻多

问题主要表现在:装饰公司在营销时夸大优惠幅度,口头承诺不满意可全额退还“预付款”“订金”,误导消费者与商家签订不规范合同,发生消费争议时退款难;不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装修过程中随意增加项目费用,不提供装修明细,存在乱收费的行为。

热点八:

家用电器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作为传统的投诉点,家用电器售后服务问题一直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销售人员夸大产品性能和功效,误导消费者选购;商家提供的商品与当初选购的不一致或者有瑕疵;商品“三包”期内出现质量等问题,经营者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不履行退、换货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