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陈泉 通讯员张航、曾建)春回大地气象新,春风和煦正宜人。当我们沐浴在三月的阳光下时,一个温暖的名字便会涌上心间——雷锋。
3月4日上午,以“雷锋精神永相传 志愿服务满汉阳”为主题,武汉市汉阳区2023年汉阳区学雷锋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纪念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座谈会,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星空大楼)举行。
再读雷锋故事 传承榜样精神
阳春三月,雷锋精神如种子般在汉阳遍地播撒,破土而生,拔节向上。在活动现场开展的“纪念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60周年座谈会”上,6位区内志愿者代表分享了各自学习雷锋的生动事迹和心得体会。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2岁,年龄最大的69岁,虽年龄不同,但大家从事志愿服务的初心一样。
“接电线,修路灯,修管道,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我样样都精通,在新时代我要继续把学雷锋作为生活日常。”退伍老党员周重书,几十年如一日从事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帮助过400多位空巢老人、弱势群体,他从军人绿到工人蓝,再到志愿红,岗位不同,但初心不改。“吃苦是传家宝,奉献是家常饭。只要干得动,我就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邹旭怡在点评中说,周重书老先生从一个人服务邻里,到带着一群人一起参加服务,让大家看到榜样的力量,看到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同时,也看到了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和治理的生动实践。
榜样力量提士气,典型激励续前行
汉阳是知音故里,汉阳人民知情重义、淳朴热情,一直是雷锋精神的积极践行者。近年来,汉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坚持“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以志愿服务为重要形式,着力打造“志愿服务之城”,涌现了“金牌调解哥”“书信校长”“武汉铁女”等一批批好人楷模,雷锋精神已经融入汉阳人民的血脉,“一城汉阳人,半城志愿者”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区名片。
为总结经验、树立榜样、激励典型,活动通报了2022年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批”汉阳获奖单位、项目、服务队和个人,并进行了集中表彰。
他们中有爱老护幼乐互助、冲锋在前勇担当的“最美志愿者”朱旺国、杨素芬;有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增进社区居民互助共融,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琴台社区春晖志愿服务队;有深根到楼栋,创新“点、派、接”新模式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龙湖东岸社区,以及“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汉钢里匠心院落等。他们在长期的志愿服务中,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载体,使学雷锋活动更有时代感吸引力、做到常态化长效化。
从现场发布的“2023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系列活动”获悉,2023年3月,汉阳全区围绕“雷锋精神永相传 志愿服务满汉阳”主题,按照“党建+”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为依托,通过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便民服务、文明行为、安全巡逻等九大类,共计90个志愿服务项目,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志愿服务满汉阳“积分兑换”爱循环
“保温杯、烧水壶、国画班、良品铺子、半秋山、中百消费券......”活动现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处聚焦了许多志愿者,大家正通过“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的“积分商城”板块进行积分线下兑换。
当天是“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信息平台2.0版”更新上线的日子,该平台1.0版于2021年7月启用,依托“中国志愿服务网”信息数据,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区融媒体中心相联通的“指尖上”文明实践阵地,是汉阳推进志愿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创新尝试。上线至今,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0万余人次,实时更新文明实践及志愿服务动态近千条,发布各类文明实践活动3000余个,群众点单、派单、评单近2万人次。
据了解,凡注册志愿者在汉阳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积分均可在“积分商城”中换取相应物资、服务、消费券等,积分兑换方式采取全区线上线下通存通兑。截至目前,线下兑换点已覆盖汉阳80%以上的社区。
创意萌发公益之心 文明绘就城市底色
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全体汉阳人的共识,为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和信心,使创建活动走进群众心里,融入市民生活,“亲 汉阳喊你来设计”2023年汉阳区公益广告创新创意大赛在当天正式启动。
本次比赛,旨在挖掘公益广告精品,用多彩创意助力文明创城,赋能城市振兴。作品征集时间3月4日至7月3日,为期4个月。大赛不设置具体组别,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平面类、影视类作品。
大赛获奖作品除在中央省市媒体、全国重点商业平台进行线上展示,线下还将举办大赛作品展等活动。据悉,大赛主委会为赛事设置了金银铜、优秀、组织、人气等奖项,奖金最高10000元+汉阳惊喜盲盒。更多大赛详情,可关注“荆楚网”“汉阳知音”公众号。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自2020年汉阳区启动“志愿服务之城”建设以来,平均每天新增注册志愿者千余名,如今,90万汉阳儿女中,有50.42万名“红马甲”正依托“红色驿站”“阳小驿”“文明实践站”“学雷锋服务站”等阵地,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