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聂智园 周村民
2月4日至7日,“我们的节日——2023中国元宵节俗座谈会暨宣恩元宵节俗考察”活动在湖北宣恩盛大举行。该活动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宣恩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恩施州文联、宣恩县文旅局、宣恩县民宗局、宣恩县文联承办。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民协副主席林继富,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肖伟池,湖北省民协主席鄢维新,恩施州州长夏锡璠等领导嘉宾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专家学者,在宣恩县委书记习覃等领导及地方文化人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宣恩多民族融合地域文化、绚丽多姿的元宵节日文化,深入调研了宣恩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2月4日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两溪河村侗寨古村落,热情的侗乡村民们,捧起了拦门酒、唱起了侗族大歌,打起了土家花锣鼓,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当日晚上,苗乡高罗镇麻阳寨村高台狮子灯、龙灯的点睛祭祀仪式,精彩纷呈,令专家们目不转睛。
2月5日上午,专家组先后参观考察了野椒园村风雨桥、杨氏侗寨、张氏侗寨、新侗寨等侗族特色建筑,观看了村民组织展演的“薅草锣鼓”“龙灯”“花锣鼓”等侗族文化习俗节目。近年来,晓关侗族乡着力对侗族民族文化、民俗、侗族传统工艺品进行恢复和保护工作,提炼与开发民族文化,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发展成果使百姓受益。
2月5日下午,调研组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彭家寨,彭家寨的八宝铜铃舞、哭嫁、草把龙等都生动展现了宣恩土家族独特的生活习俗。
火树银花合龙舞,满城灯市荡春烟。正月十五元宵夜,宣恩浩浩荡荡的民间灯班大巡游,吸引了四乡八岭、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汇聚成人山人海。高台狮子、龙灯、采莲船灯,锣鼓喧天;音乐跑泉、激光秀,流光溢彩,“贡水游龙”水上歌舞表演,精彩连连。这些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将宣恩元宵的传统年味和现代浪漫诠释得淋漓尽致。
2月6日,我们的节日-2023年中国元宵节俗座谈会在宣恩锦江都城酒店举行。
在开幕式上,宣恩县委书记习覃致欢迎词;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在致辞中指出,此次考察活动以武陵山区鄂西南宣恩县的年俗为主线,观察新时代传统节俗的存续状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家国情怀的有益尝试;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的节日充分表达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适时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所共用和共享的时间节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
座谈会开幕式由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肖伟池主持。湖北省民协和宣恩县政府在会上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省群艺馆、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传媒学院、湖北民族大学的30余专家学者,与宣恩地方文化人一起,围绕宣恩地域文化,节俗的产生、演变和传承传播内外因素,民俗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关系,民俗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联系,民俗在新时代的发展传承路径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认为,此次座谈会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政治高度,他指出从元宵节作为宣恩人的生活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的角度切入研讨,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次座谈会不仅仅是讨论元宵节,更谈到元宵节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共同体的建设、与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关系,回答回应了国家的重大理论问题,也为未来元宵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思考。
2月7日,专家们在恩施市就恩施历史文化、文旅结合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据了解,“我们的节日”是中国民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活动,在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促进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对接、实现传统节俗的创造性转换创造性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