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夏雨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人物简介
熊辉,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学术部副部长、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谜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灯谜图书馆副馆长、湖北省谜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灯谜学会副会长、长安文虎社理事、《谜周刊》杂志副主编。
■对话背景
元宵节猜灯谜,你猜过最难的灯谜是什么?又猜对过多少?昨日,极目新闻记者专访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学术部副部长、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谜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熊辉,请他聊聊“谜事”,为大家猜谜支招。
猜灯谜习俗可追溯至宋
记者:元宵节观灯猜谜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呢?
熊辉:古已有之,猜灯谜可追溯到宋代。宋代周密所著《武林旧事·灯品》书中就有记载,在上元节(即元宵节)“以绢灯翦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其中“藏头隐语”即谜语,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彩灯上供人猜。
记者:灯谜是特指写在灯上的谜语吗?谜语的历史更久远吧?
熊辉:灯谜最早确实是指在灯笼上写出谜语,或贴或悬挂写好谜语的纸条,供人猜测。而谜语的历史更久远,是从先秦隐语发展而来的。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诗经·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音同‘肉’)”,隐喻狩猎;《周易·归妹》“女承筐,无实;士刲(音同‘亏’)羊,无血”,隐喻剪羊毛。
早期的谜语是大概念,包含事物谜和灯谜(文义谜)。现在较常见的界定是谜语只包含事物谜,如民间谜语、童谣谜语、歌谣谜语,而灯谜专指文义谜。
猜制灯谜手法有三大类
记者:由于灯谜难以猜中,如同猎虎难被射中一样,所以猜灯谜又被称为“射虎”。您能不能谈谈“射虎”的诀窍?
熊辉:猜制灯谜手法大致分为增损离合、别解会意、状物象形三大类。增损离合,一般使用增加或减少笔画和字素的手法来使谜底与谜面相扣,是灯谜扣合常用的基本类型。
苏轼在《东坡集》中记有一谜——研犹有石,岘更无山。姜女既去,孟子不还(猜一物)。谜底:砚盖。研字只有石,岘字去掉山剩见。姜字去掉女,剩下羊,孟字中没有子,剩下皿。将剩下部分组合,就得到谜底“砚盖”。
别解会意,指不按语文本义解释而按另外的含义去曲解,就是区别于语文形、音、义的解释。民国谜圣张起南有一佳作——凭君传语报平安(猜外国作家)。谜底:托尔斯泰。原谜底仅为音译文字,无具体意义,经过别解为“托”付“尔(你)”告诉我的家人,“斯(我)”是“(平安)泰”的。
状物象形,指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以字形或字的某个部件(偏旁、部首、笔画)与实物形状相似的描述使面底扣合。以张起南的谜语为例——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猜一字)。谜底:慧。作者将“慧”字的两个“丰”象形为国画中画的两行远树,“山”侧倒的影子为“彐”,“心”字中的弯钩像一叶轻舟,再将竖着的“氵”平放在弯钩上,得到“心”字,组合起来就是谜底“慧”。
还有一些特殊形式的,如数学算式的。我的老师、武汉当代谜家金仲初先生就做过一则经典数学算式谜,即1000^2=100×100×100(猜成语)谜底:千方百计。将谜面别解为一千的平方,即用3个100相乘来计算。
中国第一个谜语村在湖北
记者: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22年起创设“楚天虎痴”专栏分享灯谜,协会秘书长黄超芬谈创设初衷曾提起“楚人有猜谜传统”。
熊辉:的确,楚人猜谜语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那时谜语还处于雏形阶段,即隐语。而中国第一个谜语村也在荆楚大地——湖北省宜都市高坝洲镇的青林寺村。
2003年11月,青林寺村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谜语村”。2006年底,青林寺谜语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6月和2016年11月,我曾两次到青林寺谜语村交流、采风。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湖北省民协谜语专业委员会主任杜心宁也说,青林寺谜语所承载的文化遗产具有珍罕性、多元性和史料性。
记者:正值元宵佳节,请您出谜,让读者挑战一下吧!
熊辉:一夕即省悟(猜传统节日)/到了温泉就团聚(猜传统食品)/春分老友来(猜本报记者名)/解放公园在雾中(猜14画字)/富起来,强起来,首先要拼起来(猜8画字)
以上谜底:元宵节、汤圆、夏雨、酸、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