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渐,万物竞晖。1月30日上午,黄梅县委书记刘欲晓在黄梅加快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动员大会上讲到,新的一年,全县上下要敢为实干、提速增效、全面向上,奋力写好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这个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收心凝神——
凝聚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的心劲气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刘欲晓说,要在回顾盘点中寻点位、理思路、谋项目,笃定信心,切实凝聚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的心劲气场。
过去的2022年,是黄梅破茧突围、闯关夺隘的一年,也是势能汇聚、合力迸发的一年。
过去一年,高铁开通圆梦,百亿工程落地,武商中心封顶,平煤神马签约,英利开工建设,时代精铜试产,新增税收过千万工业企业5家、高新企业52家。
过去一年,小池镇跃居中部百强镇第13位、湖北省第3位,濯港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五祖镇荣获湖北省非遗特色村镇街区。黄梅地区生产总值有望跨过300亿大关,经济综合考核多个季度黄冈市靠前。
过去一年,书写惠民利民质朴情怀,新增城乡学位8000个、医院床位1000张、养老床位350张,改造老旧小区57个,新建改建“四好农村路”110公里。
刘欲晓说,今天会议,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县上下收心凝神,以敢为实干之风、塑提速增效之势、创全面向上之绩,奋力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
锚定方位——
扛起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的时代重任
刘欲晓解释,“桥头堡”就是大通道、大前沿、大基地。“桥头堡”之前加上“湖北东向开放”,更加具有区域性、方向性、时代性、功能性、唯一性。
基于此,未来黄梅县将加快建成“三区两基地”,即流域综合治理实验区、跨省跨江样板区、非遗文旅融合示范区、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新能源绿色产业基地,将县域比较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刘欲晓认为,黄梅是湖北东向开放的前沿,也是“皖赣看湖北”的窗口,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其时已至、使命在肩,黄梅要坚决扛起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的时代重任。
从地理区位看,黄梅一县连三省,境内一条黄金水道、两条高速公路、三座长江大桥、四条铁路干线,地尽其利,货畅其流。
从文化底蕴看,吴越文化、岭南文化、荆楚文化在此交融,黄梅戏、禅宗祖师传说、黄梅挑花、岳家拳四张非遗名片夺目焕彩。
从发展基础看,经济底盘稳固,产业竞进提质,城乡面貌焕新,社会安定有序,正处于量的积累到质的跃升的掘进阶段,完全具备打造“桥头堡”的条件。
刘欲晓勉励道,征程万里,行者无疆。在新的征途上,黄梅县要一路知重负重、一路阔步前行、一路凯歌以进,一路挥洒绽放新时代新黄梅的包容气度、灵润气质、吴楚气派!
革命锻造——
汇聚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的强大合力
业贵有恒,不舍寸功。
刘欲晓说,2023年,黄梅县坚持以水为纲,加快推动四化同步;坚持以敢为要,着力打通发展瓶颈;坚持以文为脉,整体提升古县气质;坚持以乡为本,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坚持以民为重,加速共同富裕步伐。
刘欲晓认为,事业兴衰,关键在人,黄梅县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政治引领中革命锻造,广泛汇聚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的强大合力。
思想一变天地宽。刘欲晓希望,全县上下要摒弃“老模式”、突破“老框框”、丢掉“老黄历”,从“小”的狭隘、“等”的依赖、“满”的惰性、“怕”的枷锁中挣脱出来,用市场的手段敲开开放之门。
争做金刚钻,勇揽瓷器活。刘欲晓要求,党员干部要拉长本领上的短板、弥补经验上的欠缺、克服专业上的不足,使工作本领与岗位职责相匹配、与发展要求相适应,推进党员干部能力大提升。
2023年,黄梅县将深化“副职旁观、股室敷衍”整治,选树一批、提拔一批实绩突出、敢闯敢拼的实干家,问责一批、撤换一批有令不行、尸位素餐的躺平者。
下一步,黄梅县还将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划定“容”的底线、辨明“错”的性质,让实干者实惠、吃苦者吃香、干事者无忧、有为者有位。
面对乡村干部,刘欲晓也提出殷切期望,希望乡村干部特别是村级党组织书记秉持初心不忘、满怀激情不褪、力行勤奋不怠,团结好班子,建设好阵地,做到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跟、发展有支撑。
“广大乡村干部长年累月奋战基层,工作非常辛苦”,刘欲晓动情地说,各级各部门要用心关爱呵护,让他们心有劲头、干有奔头、更有盼头,带动百姓日子越过越好,推动富民事业蒸蒸日上。
刘欲晓激情澎湃地讲到,春回大地新潮涌,处处皆闻奋蹄声。黄梅将奋力写好打造湖北东向开放桥头堡这个高质量发展“必答题”,以“披星戴月”赢得黄梅明天的“阳光灿烂”。
策划:潘郭华
记者:王焱尧、曾达飞
通讯员:瞿雄鹏、吴慕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