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一部手机让传统技艺出圈 “唢呐村”再迎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1-15 09:42

临近年关之际,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一份年味,或是一幅字画,或是匆忙的脚步。在河南商丘的马家庄,就聚集起了一群人,演奏着欢快的旋律,这是在为他们的晚会做准备。

马庄唢呐协会会长 李心义:马庄村祖祖辈辈都是唢呐专业村,都是以这个为主的。别看我七十多了,我要把我最拿手的活亮出来叫大家欣赏欣赏,给大家表演一段,过年也都回来了,都回来聚一聚。

马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唢呐村”。据县志记载,当地吹唢呐的历史已有400多年。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吹唢呐,年龄最大的演奏者过八十岁,最小的只有八岁。前些年村里一度有29支唢呐队,还有人去往外地乃至国外演出。而一早提出村晚倡议的马春风便是从小跟着长辈学习,这一吹就是将近四十年,他靠着一支唢呐吹遍十县八乡,以此养着一家老小。

马春风:我们村里边不管你走到田间地头,走到大街小巷,你碰见他之后,只要高兴,你把唢呐递给他,他就能给你吹。随便你点个曲都能吹出来,不管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大家凑到一块,不用怎么说,拿起唢呐就可以给大家演奏。

在这里,唢呐不光是村民们生活之乐趣所在,几乎80%村民的营生也都与唢呐有关,每家每户常年都可以保证能有百余场演出来赚钱。

可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他们的舞台愈发减少,村民生计也受到了影响,一年能接演十来场都不容易,热闹了上百年的唢呐村感受到从而有过的冷清。愈多村里中青年也因此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或演出。

马春风:我们豫东红白喜事,特别是结婚必须得有唢呐,唢呐能带来热闹,让大家高兴。过去我们接演出一般最少在一年以上提前预订,现在演出订单是越来越少了,村民为了生活在干其他的,干点生意,干个理发店。所以说学这东西的年轻人慢慢越来越少。

怎么养家糊口,怎样把祖传的唢呐技艺传承下去,成了马春风这几年一直苦恼的问题。与其静发愁,他突发奇想,开设了一个视频账号,至少能让同样苦恼的乡亲们用拿手活露两手,分散当下焦急的心情。就这样,他只凭借一部手机,让村民们出了圈。

马春风:刚开始直播的时候,我媳妇她不是很支持。因为直播一天、两天、三天,收入寥寥无几。累死累活的,大热的天热得受不了,说咱做这干吗,一直埋怨。我们做短视频的时候拍段子,拍了好像是第三个段子、第四个段子就热门了,我那时候粉丝涨到2万、3万之后,我下播之后我跟我爸我妈说,直播间两三万人,当时我兴奋了,这么多人都兴奋起来了。

马春风开始劝乡亲们来跟他一起直播,一开始愿意来的人很少,大家并不太理解短视频和直播有什么意义、能不能赚钱。但随着粉丝量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网友的打赏,村民们也渐渐感受到这个新鲜行业的火热。村子已经很久没有被大众关注到了,这个崭新的舞台令村民们意愿试试看。男女老少重新拿起自家乐器,在马春风的镜头前深情演绎起来。

粉丝量递增的成就激励到了马春风。他们也由过去的随缘直播,改为每天五点左右准时开播。观众的反应,已经从单纯图热闹,多了一些对唢呐的喜爱,这也让身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马春风感到幸福。

如今,马春风担负的这份责任,让他想继续帮助马庄变成一个唢呐网红村,这样一来,村中的农作物也能在来年收割季节获得新的销售渠道,做到线上线下都红火。而早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一部分的唢呐,也将在传承中被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马春风:好多网友还说,马老师我跟你学吹唢呐,这年龄大的能不能学。再一个通过这个东西,通过这个传承会有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唢呐,了解我们的村庄,了解我们马庄唢呐村,我会更好地把唢呐给传承下去。

白岩松:现在我们总说乡村振兴,其实,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要诞生出更多的新东西,新事物,新景象,反而是要在生活环境不断进步的同时,相当多的保留原有的美好,守护住不该消失的东西,正所谓给后人留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