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县农业农村局:落实藏粮于地,筑牢粮食安全

2023-01-13 21:19

策划:税浪 杨平

出演:陈国辉、陈莉、汤继伟、龚钰、唐鑫、向涵、卢琪、苏力毓

视频摄制:田智松、杨宝

后期:杨宝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税浪 通讯员杨平、向艳)“片子拍的好,感觉就是我们生活中铺张的样子。”“光盘才是最大的排场,这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近日,由巴东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出演的《节约粮食》创文短视频广受好评。

从“粒粒皆辛苦”到“禾下乘凉梦”,节约粮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22年,巴东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全面抓好在田作物管理、病虫害高效防治,高质量完成全年粮食生产各项工作。粮食种植面积92.3万亩,产量19.96万吨;油菜种植面积19.52万亩,产量2.2万吨;大豆种植面积5.42万亩。

微信图片_20230113165659.jpg.jpg

丰收农民笑开颜。(通讯员供图)

巴东县农业农村局科学制定年度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方案,全面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建立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网络,全县监测点数量州级1个,县级9个;建成土壤酸化治理综合示范样板1.68万亩,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完成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6万吨。根据全州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省级确认表,2022年,巴东县耕地质量在2021年的基础上提高了0.05个等级。

加大种业创新及农业主推技术推广力度,建成玉米、水稻等新品种示范区750亩,展示品种36个,2022年8月1日,巴东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全省玉米展示示范评价基地县。

开展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全县征集到名优农作物品种种质资源42份,特色畜禽品种18个,已全部录入国家遗传资源库。开展种子质量抽检,2022年度共抽检玉米种子样品32个、水稻种子样品2个,代表种子数量10.6万公斤,种子合格率达到100%。完成玉米区域试验1组13个品种、生产试验1组3个品种及玉豆复合栽培试验28个品种区域试验示范。

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建成5个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分中心(省级)田间监测点,安装各类监测仪器60台套,全年下发农作物病虫情报10期,指导农户及时预警、精准用药,减少化学农药投入2次以上,预警准确率达到85%以上。成立10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组织,支持机动喷雾器50台,静电喷雾器100台,植保无人机2台,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

金黄的稻田惹人醉。(通讯员供图)

深入贯彻“公共植保”理念,建立绿色防控示范样板7000亩,全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面积达37万亩,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资金40万元,在粮食主产区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0盏,全年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1%。全县粮食作物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截至12月31日,巴东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5000亩。

巴东农业农村局还强化技术指导抓服务,2022年共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4期,培育234人;组织收看“学农识助农事”春耕春管直播节目8次,参训人员达6200人次;开展油菜管理“一促四防”、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培训109场次,共计培训7630人次。并结合“一下三民”实践活动,161名专技人员成立12支志愿服务队,包乡包村包组下沉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抗击农业旱情,现场解决农民生产发展难题,累计开展科技服务1695人次。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制定《巴东县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社会化服务的重点环节和服务内容,涉及12个乡镇9个示范村,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培训294人次。完成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认定14家,其中省级1家,补助家庭农场贷款贴息3家。完成新增奖补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产业带动脱贫农户850户,年增加脱贫人口平均收入1.2万元,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数59人。

巴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责任。从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高度,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搞好抗灾救灾,减少粮食损失。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努力培养壮大一批种粮大户和经营主体。以流转和租赁的方式,集约经营农户无劳动能力的耕地,有效解决耕地撂荒的现象,有力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巴东将积极争取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项目,初步规划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万亩。

油菜花开美如画。(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