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2022年荆门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超八成

湖北日报 2023-01-13 14:22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李剑军、通讯员李慧敏)1月6日从荆门市两会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获悉,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大规模减税降费、减收增支带来的财政运行困难,荆门市坚持民生投入不减、为民办实事优先,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2%,再创近年来新高。

针对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去年荆门市统筹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争取专项债券4.7亿元支持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传染病医院等公共卫生领域补短板项目建设,市疾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钟祥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完成适龄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8万人次。投入7.1亿元扩大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民转公”改革、资助困难学生等,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0所、新增学位16074个。荆门外语学校初中部、龙泉北校等学校“民转公”改革有序推进,入学难有效缓解。

2022年,荆门入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兑现稳岗返还资金503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89万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7735人。养老、医保、住房公积金实现“一事联办”,慢性病补助“随到随办”、生育保险“免申即享”,长护险试点提档升级,建成95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0个幸福里食堂。出台优化生育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揽子政策,兑现中心城区各类购房补贴政策资金6165万元,惠及家庭逾3160户。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审核。京山入选全国第一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着力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荆门聚焦群众所急所困、所需所盼,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一年来向上争取涉农资金25.9亿元,投入奖补资金2736万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统筹8.5亿元支持生态环保和自然资源管理,健全以漳河库区、竹皮河、天门河流域为重点的生态补偿保护机制。统筹9亿元保障白云大道综合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争取中央、省专补资金8457万元用于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市财政投入1亿元用于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免费开放。筹资8624万元落实中心城区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待遇。

新建改扩建学校30所 “民转公”3所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军马场学校新建成的教学楼如同打开的书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杨洁

图书馆、教学楼形如“打开的书本”,校门口一匹金属制成的骏马飞奔向前,篮球场、图书馆等设施一应俱全。1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荆门市掇刀区军马场学校,被其新颖别致的风格吸引。

军马场学校是荆门市去年新建成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总投资1.6亿元,办学规模为60个班,生源容量2820人。“目前有16个班,学生830人。”校长王芳介绍,军马场学校建成前,关公、军马场等5个社区的学生分散到周边学校入学,远的4公里,近的也有2公里。新校建成后,周边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学。

“家离学校100多米,儿子读一年级,上学步行只需5分钟。”市民邓先生说,军马场学校是市里重点建设的学校,儿子在这里就读,教学质量也放心。若没有新建学校,儿子要到3公里外的掇刀石小学就读,接送非常不便。

荆门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治鹏介绍,为缓解上学难、大班额等问题,近年来该市大力发展教育,去年新建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5320个;改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新增学位10574个。总投资达5.7亿多元。

为提升公办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家长负担,去年荆门还花巨资购回荆门市外语学校初中部、荆门市龙泉北校等3所“公参民”学校的民办股份,将其转设为全公办学校,新增公办学位6700多人。

荆门市外语学校初中部校长苏中清称,转成公办学校后,实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应录尽录,相关经费由市财政兜底。

“‘民转公’后,学校和师资没变,一年少缴学费1.5万元。”市民王先生的儿子2021年在外语学校读七年级,需缴学费1.5万元,去年读八年级一分学费不用缴,两年省下3万元。

据悉,荆门市还斥资2896万元,向5所民办学校购买学位5994个,学生虽在民办学校就读,但不用足额缴纳学费。多措并举之下,该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在校生规模占比降至4.56%。

人大代表点评

荆门市人大代表赵玉兰: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城区教育资源紧张,新建扩建中小学公办学校,让更多学生就近入学,有效缓解“入学难”“大班额”问题。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名校“民转公”、改扩建学校,让更多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真正促进了教育公平公正。

两馆两中心建成投用

群众乐享“公共文化圈”

荆门图书馆少儿阅览室,孩子们正专注地看书。(通讯员 石云霜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石云霜

1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在荆门市漳河新区双喜大道,只见路旁市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档案馆依次排列,典雅壮观。

走进图书馆,大厅迎面而来的是3根活字印刷方柱,方柱上分别写着《论语·述而》《少年中国说》《荀子·劝学》全文,劝学励志,饱含深意。

馆长蔡志斌介绍,荆门老图书馆使用20多年,阅览空间小,设施比较差,难以满足市民阅览需要。新馆于去年8月建成,面积1.8万平方米,座席1200个,是老馆4倍多。开放式、通透式设计,理念现代,方便读者阅览。馆内藏书60万册,包括《四库全书》《古今小说集成》《古本图书集成》《二十四史》《红藏》等巨型工具书。馆内新增了自助检索、自助借还、自助办借阅证设备,实现管理借阅电子化,还配套建设了儿童数字体验、绘画音乐欣赏、英语跑酷等设备,满足儿童需求。

“妈妈在附近上班,我就到图书馆来做寒假作业。”读六年级的小朋友税钰航说。“新馆设施条件好,藏书丰富,我每个周末都来。”家住掇刀区的市民张金燕笑着告诉记者。

去年8月9日正式开放以来,荆门新图书馆高峰期单日借阅读者达2200人。

走出图书馆,步行几分钟,就来到荆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该中心副主任卢克宝介绍,荆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2000年由职高改造而成,房子建于上世纪80年代,面积小、功能不足,难以满足需要。新中心去年5月建成,面积1.2万平方米,可开展活动面积是老中心的两倍。功能设施齐全,涵盖国学、艺术、体育、科创等功能厅,仅科创就有航模、“小小爱飞客”、无人机等项目,深受儿童欢迎。每年开展系列培训,暑假高峰期每天多达700人。

荆门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公共文化设施快速建设,全市文化场馆总面积接近16万平方米,“两馆两中心”即市图书馆、市档案馆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总投资3.48亿元,去年建成后,与周边的博物馆、荆门剧院等文化设施一起,形成了荆门人自己的公共文化圈,成为市民文体消费的好去处。同时,新时代艺术创作生产精品迭出,大型现代花鼓戏《乡月照人还》,小型舞台艺术作品《独绎》《深秋故乡山》《困在时间中的你》,版画《骑乐无穷》等文艺精品屡获国家级奖项。

人大代表点评

荆门市人大代表孙军:近年来,荆门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先后建成一大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初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惠民取得显著成果。文博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作用更加彰显,绘就了“诗”和“远方”的壮美画卷。

幸福里食堂一餐10元就能吃饱吃好

空巢老人摆脱“买洗烧”

社区居民在月亮湾社区的幸福里食堂就餐。(受访方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通讯员 郭佳

1月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荆门市掇刀区月亮湾社区的幸福里食堂,这里就餐环境干净明亮,座位之间以绿植隔开,墙壁上还绘有石油文化的海报,处处体现出温暖。

“月亮湾社区的幸福里食堂有500多平方米,每天都有好几百人次来就餐。60岁以上老人吃饭打9折,80岁以上打8折,小碗菜3至8元,一个老人1餐花10元钱就能吃饱吃好。”社区工作人员熊梦男介绍,幸福里食堂和荆门市知名餐饮企业小乐仙合作,服务质量和食材品质都有保证。

随着老龄化社区越来越多,老年居民迫切需要养老服务。2022年,荆门市在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老人就餐难题成为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之一。

2022年7月,荆门市民政局出台《荆门市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幸福里食堂(助餐点)建设实施方案》,针对社区老年人占比高、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就餐难问题,该市中心城区部分社区相继建成运营了幸福里食堂,并推出惠老措施和服务。

熊梦男告诉记者,月亮湾社区有居民11000多人,多为石化退休职工和家属,60岁以上老年人占社区总人口的65%。有了幸福里食堂后,许多身边无子女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摆脱了一日三餐的“买洗烧”,解决了生活中的大难题。

62岁的月亮湾社区红管家志愿服务队成员袁秀云感触颇深,她的母亲张凤珍已82岁高龄,买菜烧饭很不方便,因此她一直以来非常关注社区食堂的建设。

“幸福里食堂帮助我们这些子女解决了大问题,食堂一日三餐物美价廉,还有志愿者的送餐服务,希望可以一直办下去!”袁秀云说,幸福里食堂建好后,她志愿加入红管家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幸福里食堂成了老人家门口的“幸福院”。据了解,到2023年底,荆门市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助餐服务将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助餐服务覆盖率将达30%以上,逐步构建起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城乡社区助餐服务体系。

政协委员点评

省政协委员付永锡:养老尤其是基层养老一直广受关注,荆门市实施的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和幸福里食堂(助餐点)建设,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具有简便易行、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地域、人文和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这项举措,不仅延伸和拓展了养老服务,也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白云大道扩宽 罗汉山隧道贯通

交通动脉加速建设改造

罗汉山隧道工程建设现场航拍图。(受访方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通讯员 段刚 胡琦

在“老荆门”眼里,荆门主城区就两条路:一条象山大道,另一条就是白云大道。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宽敞的白云大道变“窄”了,变“破”了。

1月6日上午,荆门市主城区内,改造一新的白云大道上车水马龙。这条“新”白云大道,由双向6车道升级为双向8车道,全线沥青路面,大大缓解了以往的拥堵现象。

“白云大道扩宽之前,车流量大的时候,车子开到小区附近经常堵车,要等上两三个红灯才能过去。现在车道变宽了,交通顺畅了!”居住在白云大道旁白云广场小区的居民唐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白云大道北起象山一路,南至荆宜高速荆门南出入口处,全长13.68公里。2017年,已完成了焦柳铁路桥至深圳大道和凤袁路至荆门南出入口的改造,2022年进行改造的段面为象山一路至焦柳铁路桥。

“白云大道改造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90%,整个主车道已全部贯通,两侧人行道工程完成了50%,路面下的基层硬化工作已经竣工了。”道路一旁,荆门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白云大道项目负责人吴天说。

吴天介绍,春节后将实施道路雨污合流管道分流改造,更换更新给水管道,对强电弱电管线迁改入地;2月底开建白云路小学人行天桥、天鹅湖人行天桥,预计4月初完成;在3月底完成道路两侧的绿化。

与此同时,荆门市另一处重点城建项目——罗汉山隧道项目即将进入收尾阶段。该项目于2019年底开工建设,由荆门城控集团投资,中建一局承建。

罗汉山隧道项目负责人介绍,罗汉山隧道是连接深圳大道与象山大道的重要通道,是荆门二环线上的控制性节点工程,一旦建成,将使老城区、南城区和西城区联成整体,缩短漳河新区至主城区通行时间,减少海慧路及主城区拥堵情况。

“目前,隧道主体工程累计掘进6661米,已全线贯通。我们现在正重点对出口段实施分段分区域施工,对进口段加快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及路面施工速度,确保2023年6月建成通车。”罗汉山隧道项目负责人说。

政协委员点评

荆门市政协委员安从斌:今年的荆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升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颜值。白云大道改造即将完工、荆门城区二环线控制性工程罗汉山隧道即将建成通车,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将有效缓解荆门城区的交通拥堵,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和政协委员,我倍感开心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