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微笑”满江城!来看看江豚保护的武汉作为

极目新闻 2023-01-09 17:04

极目新闻记者曹磊

通讯员朱文欢 肖洒 宋汉彪 陶剑 李贤烈

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里,走在烟火回归的武汉街头,您是否被一只只畅游水底的蓝色江豚可爱到了?

没错,新年伊始,江城各大商圈的户外大型显示屏上滚动播出了“江豚回归”“数字江豚”的公益大片,武商梦时代门口,江豚雕塑耸立,一方面营造出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彰显了过去一年多里,武汉卓有成效的江豚保护成果。

长江“十年禁渔”全面推进,江豚成群结队重现长江武汉江段。“天使微笑”满江城,武汉市民对“江清水阔任豚游”有了新的期许。

站在新一年的开端,我们回顾过往经验,展望新的征程,一起来看看江豚保护的武汉作为。

江豚成群结队出没长江武汉段

2022年4月21日上午6时左右,武汉渔政天网位于长江洪山沌口大桥11号点位视频监控捕捉到多头江豚出没嬉戏捕鱼视频,连续跟拍江豚浮出江面数十次。视频经水生所相关专家初步判断约有10到12头,这是2022年里长江武汉段里发现的豚迹最大的江豚群体。

2022年4月21日,武汉渔政天网系统发现江豚出没,后经央视报道

从2020年6月至今的近三年时间里,江豚在长江武汉段成群结队出现的场景似乎已经逐渐不足为奇。记者了解到,从2020年开始,通过市民肉眼观察、捕捉拍摄和媒体报道的江豚出没景象就层出不穷,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

2022年3月25日上午11时至下午2时,武汉渔政天网捕捉到江豚连续出没嬉戏捕鱼

到了2022年,长江武汉段发现江豚身影的频率变得更高,次数变得更多,时间也变得更早。在2022年3月,武汉运用渔政天网信息系统,分别在长江新洲段、金口段和东荆河口连续三次跟拍到江豚浮出水面,最后一次拍到的种群达到5头。这群“微笑天使”捕食嬉戏的视频引来全社会的关注。

“前几年江豚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份。2022年比往年明显提前,说明了武汉江段的生态环境在不断向好变化。”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在接受采访时说。

据了解,白鱀豚、白鲟、中华鲟、江豚都是长江里的大型物种,它们同属长江生态食物链的顶端,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然而,随着环境的改变,禁渔令实施以前,江豚一度也曾面临生存危机。根据农业农村部2017年的江豚科考的数据,长江里的江豚数量仅剩1012头,也因此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由于濒临灭绝,长江江豚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也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如今,江豚在长江武汉段成群出现,既是一个好兆头,也是一次环保政策的检验。据不完全统计,随着武汉市长江禁捕工作的不断深入,两年多来,江豚在武汉江段已出现30余次、近280头次,是我市禁捕工作显著成效及水域生态环境日趋向好的有力见证。

多举措实施“江豚回归江城”计划

江豚回归,是在长江“十年禁渔”行动中收获的最明显的积极成果之一。这也来源于武汉市对江豚这一长江珍稀物种的高度重视,对其实施全面而精准的保护举措,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2020年10月26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大任务,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与科研、公益单位联合启动“江豚回归江城”计划。

顶层设计出台后,各项具体措施也迅速落实到位。武汉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武汉市禁捕办)以武汉市渔政执法信息化监管平台为基础,在长江两岸设立了150余个高达25米的摄像头,对江豚可能出没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建立“江豚在线”慢直播平台,当拍到江豚出现的时候,让市民通过网络看到它们在江中自由嬉戏的高清画面,感受它们的微笑。

武汉白鱀豚馆内人工饲养的江豚嬉戏画面

同时,武汉市禁捕办在2021年5月组织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启动长江武汉段江豚等水生态的全面科学考察计划,在武汉军山大桥至阳逻大桥60公里的江段进行,采用水面观察、水下声波监测等方法,每隔5公里放置水下声学仪器,据此研究长江武汉段水生态现状和分析相关影响因子,针对“江豚重返武汉”提出生态和资源恢复的修复方案,获得十分积极的效果。2022年9月,武汉市禁捕办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联合中科院水生所科研人员,积极开展了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工作。10月25日,在第四届长江江豚保护日暨第三届鄱阳湖长江江豚保护论坛活动现场,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据农业农村部组织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初步观测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较之2017年的1012头有所恢复,宜昌葛洲坝下游、黄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苏的部分江段,数量呈现明显增长,武汉江段等一些过去的分布空白区也发现了长江江豚。此外,发现母子豚的数量也显著增加,预示未来种群可能有较大恢复。

2022年5月22日,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迎接江豚回归、保护江豚生长,更重要的还在于推进江豚的繁育保种。2022年5月22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中科院水生所,以武汉白鱀豚馆为基础,成立了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研究中心,争取财政资金450万元,开展江豚繁育和科教设施升级、珍贵鲸豚展示标本修复、科教展示内容更新、室内和户外科教空间修整等工作,通过长江江豚繁殖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声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吸引更多国内外科研、保护和社会机构参与长江江豚研究和保护。10月24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了7家渔业龙头企业向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捐赠2万斤饵料鱼,为馆内人工养育的7只江豚提供安全、营养、标准化的饵料鱼来源。

“数字江豚”项目赋能长江大保护

“江豚回归计划”进入第三年,日益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也应用到了江豚保护的行动中。通过数字赋能,实现江豚保护与科技助力的完美结合。

2022年9月28日,组织召开了首届“数字江豚”生态建设大会

2022年9月28日,武汉举行首届“数字江豚”生态建设大会,正式发布“i江豚”小程序和“数字江豚”元宇宙场景,全面打造“数字江豚”武汉城市IP,实现江豚保护与科技助力的完美结合,推动江豚IP与全民爱豚的“人豚共生”,全面赋能长江江豚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2年11月19日,武汉“数字江豚”亮相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11月19日,“数字江豚”全面亮相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通过“5G+长江大保护”“互联网+‘数字江豚’”和“数字江豚文创”三个板块,全方位展示以数字赋能长江大保护,用科技助力“江豚回归江城”。大会期间,武汉云发布了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数字江豚”大会限量版数字藏品。12月31日,斗鱼联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推出了一款名为“雨小豚”的数字江豚藏品。这些数字江豚藏品深受广大网友喜爱。

数字江豚藏品

什么是“数字江豚”?记者从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数字江豚项目是落实《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的创新举措,目前已整合多方资源,启动了数字江豚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并联合了武汉云、支付宝、华为等单位加速推进数字江豚项目基础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建设,开展了数字江豚线上i江豚小程序发布,线下实景打造、公益活动策划等。

i江豚小程序游玩简介

领取江豚数字皮肤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推进,数字江豚项目正在成为人人参与的社会性互动线上平台,涉及科技手段监测江豚、江豚文创产品推广、江豚形象展示、江豚科普宣传、长江十年禁渔及使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江豚保护等各个方面,营造以江豚为主题的数字经济“生态群落”,以数字科技力量助力长江大保护。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数字江豚”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数字赋能,推动生态江豚与文化江豚的深度融合,实现江豚保护与科技助力的完美结合,推动江豚IP与全民爱豚的“人豚共生”,全面加强江豚保护,实现生态江豚、文化江豚和经济江豚的完美结合,用“数字江豚”IP向世界展现不一样的武汉,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长江“十年禁渔”孕育生命新希望

“禁渔好不好,江豚说了算”。武汉市民在长江再遇江豚,着实是一件让人备受鼓舞的事情。展望未来,长江大保护既需要“雷霆万钧”之势,也离不开“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武汉市推动“江豚回归江城”的行动还在持续进行之中,未来将进一步依托“数字江豚”平台,有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十年禁渔”的舆论氛围和人心导向。

2022年5月22日,武汉市禁捕办组织桂建芳院士自然科普工作室联合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联合举办了以《守住江豚的微笑》为主题的科普活动,通过《江豚重返武汉,返回的不仅仅是江豚》科普讲座、参观白鱀豚标本、走进江豚饲养馆等场景,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一场江豚和白鱀豚知识的科普盛宴。尤其是在走进江豚馆环节,看江豚嬉戏、近距离互动、听专家介绍人工饲养,亲临现场的小朋友们兴致高涨,流连忘返。

2022年6月29日,生活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的14岁母豚“福久”顺利产下雌性幼豚“F9C22”。这头小江豚的出生是人工繁殖长江江豚取得的新成果。7月5日至7日,联合新华社首次公开“英雄母亲”——“福久”诞下新宝宝的全过程监控视频,并发起了“见证长江江豚分娩”科普直播公益行动,300多家媒体同步转载报道,系列报道累计观看、互动人逾2亿。

2022年7月5日,2.2亿网民通过“江豚分娩”直播共同见证“江豚添丁”

10月,开展了我国首头人工繁育二代江豚YYc征名活动,引发全网热搜第4,最终取名为“汉宝”。“汉宝”的“汉”字,意指江豚“YYc”出生在武汉,其谐音“憨”,形象地描述了“YYc”憨态可掬的模样,嘴角上扬微笑的样子十分可爱。“宝”则代表着“YYc”是大家的宝贝。

2022年10月,组织全网为第二代长江江豚“YYc”征名,确定名字为“汉宝”

新生命的诞生总给人以希望和向上的力量,也预示着长江“十年禁渔”一直孕育着未来新的希望。

母子江豚

2023年已然启幕,记者了解到,武汉市将多管齐下,分批次推进建设长江江豚“数字监控”、研发“数字江豚”应用平台、推广“数字江豚”文创产品、打造“数字江豚”体验空间、丰富“数字江豚”公益行动、推动“数字江豚”实体融合等重点任务,全方位推动“数字江豚”生态建设,通过江豚文化IP和数字经济的融合,链接和联合江豚文化、文创、头部数字企业和个人,实现以江豚为纽带的聚合、赋能和共生,让“数字江豚”成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文化嵌入,实现生态江豚、文化江豚和经济江豚的完美结合。

武汉白鱀豚馆内人工饲养的江豚嬉戏画面

同时,武汉市将通过“数字江豚”项目的打造,多渠道推动江豚形象融入市民生活,发动更多的企业、社会团体和普通市民成为江豚爱好者,参与长江江豚保护,助力传播长江生态保护理念,打造“数字江豚”武汉英雄城市名片,共同营造好 “共护江豚、共护长江”良好生态环境。

武汉白鱀豚馆内人工饲养的江豚嬉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