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目前已经在轨工作满一个月,这一个月里,他们完成了物资整理、科学实验等各项工作,也已经适应了空间站的环境。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承载着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30年的飞天梦,更承载着奔赴星辰大海的航天强国之梦。
事业有利国家
是支撑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源泉
不放弃,是中国航天人的共同信念。2022年11月30日上午11点,距离梦天实验舱发射还有4个多小时,这是空间站任务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以前每次发射前3小时左右,他都要去塔架再看看火箭的状态。但是这次他顾不上了。因为发射前一个监测的数据出现异常,一场紧急会商打乱了他的工作节奏。最终,发射场采取的措施果断有力,火箭团队只是虚惊了一场。
午饭的间歇,李东感慨万千地对记者说:“我们这工作,总是担惊受怕的。”
“担惊受怕”,是记者在火箭发射前经常能切身体会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李东和长征五号团队的担惊受怕,持续了908天。
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的第二发火箭在升空346秒后发生故障,坠落大海,发射失利。
长五团队随即启动了归零工作。“归零”,意味着从源头查找故障原因。经过分析,故障出在发动机上。长五团队找来了全国最优秀的发动机专家,一共排查了54个故障模式。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 李东:它不断有进展,不断又被否定,这过程中非常痛苦。那段时间我们形容就好像在黑夜里摸索一样,不知道天什么时候亮,黎明在什么地方。
经过一百多天的试验验证,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失利的原因终于找到了。长五团队决定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来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方案既定,一场跟时间的赛跑启动了。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总指挥 王珏:靠简单的动员、物质的刺激,这个是有限的。这些工作如果是为了自己,可能都不一定能做到。但是你想到你这些工作,这样一个特殊的事业对于国家特别的重要,是支撑我们克服困难、忘我工作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特别能攻关,是长征五号团队最鲜明的底色。908天,这支团队重新研制了8台发动机,试车时间13900秒,他们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原本要五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终于彻底解决了发动机的故障难题。
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两年间,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相继发射成功,长征五号火箭完美地把空间站的三个大型舱段先后送入太空。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文为民 吴天白 王艳歌 邵帅 张昊 张帼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