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月1日,北京雍和宫的游客误把一件400年的文物须弥山当作香炉,往其中丢入大把燃香,误导后面不少游客都跟着效仿。工作人员提着水桶来回几次才把烟灰浇灭,但还是对文物造成了一定损坏,后续工作人员也配备喇叭对游客进行提醒。(据1月4日看看新闻)
相关视频截图
雍和宫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游客如云的旅游胜地,青铜铸造的须弥山矗立于雍和宫大殿前,由青铜山体和汉白玉底座两部分组成,山体高1.5米,通高2.76米,距今已有约400年的历史。如此精妙而珍贵的文物,就因为个别游客的无知无畏,平白无故地遭受损害,实在是让人很痛惜。有网友说,别人去寺庙烧香是为了祈福积德,烧香烧到毁文物,估计这德是积不下来了。
但是,要认真说起来,这名游客确定也很难说是有意为之,因为雍和宫本来就是拜佛烧香的宗教场所,很多游客去也就是为了烧香,而须弥山的外形看上去也的确有些像香炉,如果周边没有相应的引导和指示,游客见文物而不识,一时手快犯错,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有一个游客丢了燃香之后,立刻出现其他游客效仿的现象,也说明不认识这一文物的人并不在少数。
而当下,400年的文物已因游客轻率之举而受损坏,即便全网指责游客,或是追究相关游客的责任,损失也难以挽回,这对文物来说是无妄之灾,对景点而言也是深刻的教训。如果早一点采取措施,不管是像现在这样用玻璃罩罩上,还是安排专人引导,哪怕是布置一些醒目的提示,可能都不会发生这么尴尬,这么遗憾的事。
相关视频截图
很多露天摆放的文物,其实都面临着各种自然、人为损坏的风险隐患。2022年6月,就有人发现北京国子监街清代文物下马碑的围栏被车撞坏,而这条原本禁停的路上,停放着大量私家车,损坏文物的风险很大;2020年6月,武汉大学老牌坊遭搅拌车撞击后受损,肇事司机因涉嫌过失损毁文物罪被依法刑事立案,虽最终案件作不起诉处理,但其仍需承担赔偿责任。可见,这些没有进入博物馆,而是放在露天,融于生活的文物,如果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光靠大家自觉,很难消除被损坏的可能。
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对文物的损坏不仅仅是破坏了物品本身,更是破坏和磨损了文物所承载的人类记忆和民族文明,即便现在的技术可以对破损文物进行一定的修复,但从文化的意义上来说,每一次对破坏文物的行为,都会给文明传承的脉络留下伤痕。而且,吃一堑总需要长一智,每一次文物被破坏的行为,都应该加强所有人保护文物的意识,都应该推进保护措施的进步和落实,而不是再三地任由这种荒唐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为了避免对文物不必要的伤害,相关责任人还应主动担当,未雨绸缪,做好文物保护及展示方法的研究,提升文物保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