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面对疫情防控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通用技术航天医科湖北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患者数量骤然增多的情况下,用实际行动和铮铮誓言践行着“健康所系,生命所托”的承诺,始终坚守在护佑健康的最前沿,用担当和责任履行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决绝。
在“新十条”发布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为被新冠病毒第一波冲击的科室,作为收治新冠感染患者的“主战场”、作为距离病毒最近的“主阵地”,科主任汪一平,护士长张莹早早的动员全科医护做好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的思想准备,按照医院总体部署,本着“应收尽收”原则,在患者数量骤然增多的情况下,科室统筹规划,优化人员安排,全体医护们面对风险与压力,勇敢担负起使命,全身心投入到患者救治与医疗服务中。
自12月17日起,短短十来天,科室的50张床位就已全部收满。最多的一天,新收入患者多达15位,刷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科以来的最高纪录,成为全院第一个收满患者的科室,切实承担了第一梯队的使命。
“到昨天为止,我们的患者已经超过了57人,按照这个趋势今天依旧会大幅度增加,所有人要时刻注意收治患者的状况,不能因为患者多,我们的治疗、服务就打了折扣......”汪一平正在给医生开早班会。
从上周一开始,科室的患者逐渐增多,均为新冠感染+基础疾病患者,科室工作量激增,所有人已经连续十天十夜奋战在工作岗位上。
在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前,科室医护人员也相继被感染,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状,但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保证战疫不减员,大家都自觉选择了只要症状稍有缓解,便主动返岗继续参加“战斗”。
“最难的时候,我们科室只有3名医生,都病倒了,1名医生要管17多个病号......在我从医这几十年,从未经历过。虽然今天还有带病上岗的,不过从现在开始,最起码全员上阵了。在患者心中,我们不能倒,我们自己也不能倒......尽管有的医生、护士还在发着烧,但我们仍要尽心去治疗躺在病床上的患者,他们都有基础病,经不起病毒的折磨……”汪一平强调道。
科室的副主任陈鹏、医生彭毅在发热、头痛和全身痛的情况下坚持“轻伤不下火线”,仍在时刻关注科室工作与患者情况,及时协调安排,保障科室正常运转与患者安全;医生毛秋华在发热、咽痛几乎说不出话的情况下坚持门诊,面对比平日多出几倍的患者,一如既往耐心细致地问诊、回答患者的询问;护士长张莹虽然自己还发着烧,在知道人手不够时却毅然“顶上去”;医生付冬子在身体不适乏力的情况下,不仅坚持查房,为减少咳痰无力患者的窒息风险,依然凭着意志力高擎支气管镜为患者做床旁镜下吸痰治疗……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减缓特殊时期医疗资源的挤兑,医院的互联网问诊平台已上线试运行。通过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便捷、高效的积极作用,免费为不能来院的新冠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互联网健康服务。科室依托互联网问诊平台为患者答疑解惑,最大峰值每日达60名患者以上,通过屏幕前的一问一答,上传病情资料,不用出门就完成了就医,打通了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为了满足新冠以外的其它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科室的支气管镜下诊疗工作、肺结节多学科会诊等工作也照常进行、从未停止。
就是这群人,在疫情管控政策放开后第一波感染高峰冲击下,大家互相抱团、积极配合,不折不扣落实各项任务,以集体的力量牢牢据守住了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充分彰显了防控疫情第一梯队的坚定担当。
来源:湖北航天医院 黄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