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余庆军 兰晓笛
2008年,鄂州成为全省首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今年,该市出台全省首个《关于加快建设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添柴加火。
近年来,该市通过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化解村级债务,壮大村集体经济,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系列要素改革压茬推进,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集体产权改革,激活沉睡的资源
汀祖镇岳石洪村铁矿资源丰富,采矿曾是该村主要经济支柱。因过度开采,陷入资源枯竭困境。
2018年,鄂城区创新思路盘活乡村建设用地资源,支持汀祖镇由“资源枯竭”向“绿色银行”转型。当年,以岳石洪村为试点,汀祖镇引进百村集团投资6000万元,规划建设岳石洪“创客空间+共享农庄+康养基地”。140亩工矿废弃地被复垦,产生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被调剂使用,由此产生的资金用以支持岳石洪村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建设。2021年8月,岳石洪村的村庄规划入选全国优秀典型案例。
如何破解城乡融合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出回答。2019年5月,鄂州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目前,全市完成322个村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出城中村“莲花模式”、拆迁村“大垅模式”等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模式。
沉睡的资源被激活,鄂州的小农生产正加速迈向现代农业发展轨道。2022年全市工商资本下乡企业265家,建设农业示范园区23个、田园综合体13个、良种苗木繁育项目82个、生产加工项目24个、三产融合发展项目113个,总投资额近48亿元。
化解村级债务,集体经济轻装快跑
污水管网进湾组、53名妇女家门口就业、村集体经济从负债到年收入59.8万元……走进华容区韩畈村,眼前所见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是一个省级贫困村。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近年来,该局采取“清、免、减、抵、扶”等措施推进村级债务化解。截至9月底,全市负债10万元至50万元村已全部提前完成债务化解任务。
在此基础上,鄂州市在322个村和54个小组成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并进行登记赋码,具备市场主体资格,其中成立股份合作社105家,经济合作社271家,先后已有四批3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并列入湖北省新型村集体经济扶持计划,每村获得50万元扶持资金。葛店经济开发区太武村利用“资源要素驱动”,净资产达1954万元,经营红利75万,计划年底分红。
人才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加速提能
近日,鄂州市科技特派员农产品电商培训班开班。部分省市区级科技特派员和创业青年、返乡农民工等60余人参加培训。
近年来,鄂州市委组织部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实施“头雁”培训工程,开拓网上销售模式,助推鄂州武昌鱼、梁子湖螃蟹、胡桥豆丝等特色农产品走出鄂州、走向全国。
2020年,华容区入列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两年来,70多位新农人投身数字农业。去年开始,华容区与省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合作,开启“无人农场”建设试点。
鄂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该市已在华容区、梁子湖区构建“农业机械化服务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北斗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互联网技术,提升科学管理手段和农机作业水平。
科技赋能,推动产业振兴加速提能。近年来,鄂州先后引进嘉禾、海大、大场科技等大型水产养殖企业和湖北水产集团,建成国内楼层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26层“养猪楼”,成功申报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新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新创建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蒲团乡(稻米)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杜山镇成功申报全国农业“产业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