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背后是精神 ——获奖作品幕后故事

湖北日报 2022-12-22 08:4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实习生 刘晨

“拍《功勋》,学英雄,受洗礼。在老英雄张富清工作过的鄂西大山深处,我们起早贪黑,没休息过一天,整整奋战了80天。”近日,湖北省广电局干部张颖回忆起2020年参与电视剧《功勋》拍摄的情景时,仍激动不已。

当年8月,《功勋》的单元之一、总长6集的《默默无闻张富清》在恩施来凤开拍。张颖作为省里派驻的干部,跟随剧组经历了拍摄全过程。

“全剧时间跨度从1955年到2020年,场景分布在来凤8个乡镇140多处,为了真实还原当年场景,多次拍摄是在不知名的山路、田埂上,还有未开发的山洞里进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张颖回忆,当时正值雨季,由康洪雷导演带队的剧组几乎天天冒雨工作,悬崖峭壁间,泥泞山路上,险象环生。最终,他们在来凤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克服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拍摄。

《功勋》的另一个单元《能文能武李延年》,由著名作家、湖北省作协主席李修文担纲编剧。为还原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他赴广西深入采访了91岁的老英雄李延年和他的家人战友,精心写作打磨,使得剧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细节生动。该单元播出后,收获了极高的口碑。

成功的花儿,满浸着奋斗的汗水。像《功勋》一样,此次湖北荣获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的每件作品背后,无不饱含着众多参与人员的心血和智慧。

被中国歌剧界誉为“里程碑式作品”的《天使日记》,诞生于2020年抗疫最严峻时期。湖北省演艺集团负责人回忆,该剧于当年2月疫情期间就确定主创团队,迅速汇集了编剧王勇、作曲家孟卫东、导演廖向红等全国一流艺术家,专家们争分夺秒,剧本九易其稿,作品得以超常规快速成型。

紧接着,是演员们高强度、持续数月的加班排练。省歌剧舞剧院全体演员“学英雄、演英雄”,战高温抗酷暑,日夜鏖战在排练场。为演好剧中的医护人员,他们还专门深入武汉中南医院临床一线进行学习体验。当年10月,《天使日记》成功首演,此后又多次登上省市和国家大剧院舞台,以精湛的演出感动了无数观众。

被网友赞为“太真实、太震撼、太泪奔”的《金银潭实拍80天》,是湖北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疫情最严峻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该片导演之一谭海燕回忆,拍摄期间,摄制组与一线医护人员同吃同住,与后方家庭完全隔离,以每天24小时开机的工作状态,拍摄了多达500多个小时的影像资料,采访对象多达100多名。

而拍摄时的风险之大,回想起来也着实令人心惊。有一次,一位原本只需在外围拍摄的摄影师,在只戴了普通口罩的情况下忘我拍摄,竟情不自禁地跟着病人进到了发热门诊里边;还有一次,一位摄影师为了给镜头对焦,在红区内竟然无意识地摘掉了防护面屏,万幸的是没有被感染……“我们是在用最笨的方法,老老实实地记录故事,也是在用生命记录生命,记录历史。”谭海燕说。

电影《中国医生》,全景式再现2020武汉战疫场景,成功刻画了一群感人至深的医生形象,让亿万观众为之泪奔。剧组介绍,为演好医生,男主演张涵予曾到金银潭医院,与原型人物“人民英雄”张定宇一起,共同生活体验了三四天。女主演袁泉等演员,也是反复向医护人员请教学习专业知识。拍摄中,演员们大多数时间身穿闷热的防护服,全副武装之下只能“靠眼睛演戏”。大家协力克难,终于成就了这部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电影大片。

“看完《中国医生》,最强烈的感觉是它没有任何掩饰,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武汉抗疫的情况,呈现了全国人民共同克服困难的画面,最重要的是真实展现了中国力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如此评价。

“精品背后,是文艺工作者们心系人民、辛勤耕耘、忘我付出的可贵精神。”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获奖作品,将鼓舞激励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勇攀高峰,创作更多传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