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志兵 王成龙 通讯员 陈蕊 靳承涛
12月2日,省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网上平台——“联企e站”注册用户量突破100万。
为以更大力度、更广视野、更高目标推动湖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12月,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挂牌。2020年7月,“联企e站”上线运行,“全省一张网、三级全覆盖”的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体系成型。
依托“联企e站”,全省各级投诉服务中心累计受理民营企业各项诉求6927件,办结率99.6%,满意率99.1%,为民营经济发展构筑优质生态圈。该平台建设先后入选湖北省十大法治创新案例、全国工商联“创新中国”最佳案例、湖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
去年,我省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3.7%。广大民营企业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闭环管理”为民企发展“摧阻拔塞”
“多亏工商联及时介入,把我们企业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不久前,武汉市一家民营企业遇到难题,公司出资3200多万元竞拍到的物权,却遭遇执行难。
该企业通过“联企e站”反映诉求后,武汉市工商联迅速介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开通民营企业投诉处理“绿色通道”,集中警力进行强制执行,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全省各级工商联与省市县(区)各级党政机关建立联络员制度。省工商联与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等政法部门建立沟通联系、分析研判、协调合作机制。同时,构建全省统一规则、统一流程、统一管理的投诉服务工作机制,从诉求受理、转办、承办,到办理回复、诉求反馈等,实现闭环投诉受理流程。
“为确保民营企业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我省将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纳入诉求反映和权益保护主渠道,纳入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投诉平台。”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说,民营企业在线对诉求办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对诉求办理逾期不回复的、诉求人和诉求受理机构“双不满意的”,分别交有关部门督办。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累计帮企业追回、解封、解冻资金资产超43.82亿元。
“云端调研”架起“连心桥”
10月12日,《湖北省民营市场主体生存状况调查问卷》通过“联企e站”发布。7天时间,吸引了12264家民营企业关注和填写。
拥有百万“粉丝”的“联企e站”,架起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连心桥”。
2021年以来,省工商联利用该平台聚焦疫情对民企影响、民企遭遇显性隐性门槛问题、市场主体生存状况等,开展了14次涉企“云端调研”并形成信息专报,为我省推进纾困解难服务民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2022年,省工商联依托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对全省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民营企业复工复产、建筑行业经营、降低用电成本有关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全省共有25.7万家民营企业参与,收回有价值调查问卷8000多份,为促进“两个健康”建言献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1月20日,全省民营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在汉召开,“联企e站”全程直播,并开辟“聚焦二十大”专区,推送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民营企业的学习体会、实践感受,激发奋进新征程的创业热情。
50多项功能应用织密“服务网”
“依托‘联企e站’,谈合作都变得更容易了!”今年7月底,“联企e站”牵线搭桥,孝感市雅都新材料防伪包装有限公司与湖北丽邦纸业有限公司签订供需协议,合同金额约每年200万元,后期有望增至每年700万元。
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省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正成为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平台。
找商机,“联企e站”导入全省招标信息,日均浏览量达1.2万人次;
找资金,11家银行组团提供23种金融产品,“楚天贷款码”入驻,至今已成功对接349笔融资需求,银行授信总额近2亿元;
找法律服务,1238位律师、628家律师事务所入驻,提供免费咨询。
线上,“联企e站”已开发出13项功能、50多项应用;线下,117家投诉服务中心辐射全省。
武汉市工商联成立武汉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联合市法院成立“武汉市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诉调服务站”,畅通多元解纷通道,促进商会调解与诉讼程序有效衔接。去年以来,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35件。
宜昌市工商联会同市人大、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深入82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营商环境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襄阳市工商联开展“我为民企跑贷款、跑订单、解难题”活动,组织50多家配套企业与东风公司开展产销对接活动。
孝感市工商联联合市纪委监委、市营商办,建立9个“发展环境监测点”,解决一批影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问题。
省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运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持续推进平台建设,进一步理顺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的流程和机制,提高精准化综合服务能力,把湖北非公经济服务品牌“擦”得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