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赛道” 塑造新优势 “一体四翼”驱动武汉一初教育集团全域发展

楚天都市报 2022-12-06 08:19

武汉一初教育集团校长兼武汉一中副校长李君标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黄士峰

从最初的4个教学班到100多个教学班,从180名学生到5000余名学生,从13名教师到430余名教师……创建于1997年的武汉一初教育集团聚合良师英才,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发展成了东校区、学苑校区、前进校区、金雅校区“一体四翼”的格局,四大特色校区的办学模式,为武汉市江汉区实现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愿景增添了动力,为一初教育集团的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对话武汉一初教育集团校长兼武汉一中副校长李君标,就集团化办学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

记者:武汉一初教育集团目前发展态势如何?

李君标(以下简称“李”):武汉一初教育集团在武汉有四个校区,四个校区拥有强大的管理团队。各校区执行校长和书记既从单体层面管理本校区,又分别承担集团整体中的党建、行政、教学、德育等某项主体工作,横纵交错的管理结构和职能促进校区间优质均衡发展,确保各校区思想统一,管理归一,标准同一。

2018年,武汉一初和博乐市第一中学结为联盟校,博乐市第一中学挂牌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博乐分校。目前,武汉四个校区和博乐一中(武汉一初博乐分校)形成了“一体四翼”+一分校的格局,打造教联体,为集团化办学注入了新动力。

记者:教联体如何让管理、师资优势发挥出最大价值?

李:武汉一初教育集团不断加强着各校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研培训、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交流互动和良性竞争的发展态势。同时,和武汉一初博乐分校管理互鉴、教研互联、方法互学、优势互补、特色互生,打开了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教育新局面。

在教师队伍上,教联体通过“研究小组式”集体备课和组建学校全科类名师工作室的形式,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共享。我们有两个重要“工程”——一个是“五联工程”,另一个是“头雁工程”,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人才发展大格局。

“头雁工程”鼓励老师成为专业精兵,创造条件让老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将建设“全科类名师工作室”,组建“学科发展专家指导团”,实行“教育教学师徒结对制”,设立学科“优秀把关教师”。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名师领航助推骨干教师成名成家,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聚焦师徒结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2对1”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老带新、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现“1年适应,3年胜任,5年挑重担”的目标。

记者:集团化办学如何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李:实践证明,学校、教师、学生都是集团化办学的受益者,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虽身处一个校区,却能享受到其他校区的师资、课程、资源,我们致力于通过大力培养,使每个孩子走向最佳发展方向,走上最佳成才通道。

为此我们开设了三类课程:

1、兴趣类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有所乐。如计算机动画制作、棋艺研究、乒乓球入门、篮球基本技巧、主持与朗诵、手工制作、美术与动漫赏析、音乐鉴赏与合唱艺术、机器人制作、航模等课程,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体验,拓宽眼界、激发兴趣、开掘潜能,丰富学生知识结构,陶冶学生的性情。

2、特长类课程:通过特长类课程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如“一初人”文学社、“雅韵”书法社、绘画社、合唱团、舞蹈队、体育运动队等,这些社团课程帮助学生打造特长,实现自主发展,并能及时发现和培养特色人才,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3、拓展类课程: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开设拓展类课程,帮助在文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方面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拓展视野和能力,鼓励学生学科拓宽、能力拔尖和素养提升,并在上级主管单位支持下设立专项资金,组建专家团队,为学生高层次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今后,武汉一初教育集团将进一步发挥名校引领作用,不断开辟“新赛道” ,塑造新优势,为更多学生营造更好的幸福成长空间,为更多优秀教师搭建更好发展的平台,实现武汉一初教育集团全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