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新公安社区民警专职化:有人居高观大局 有人垂眼定小节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2022-12-05 15:27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李秋晨 通讯员 尚森林)2021年年底,湖北省襄阳市高新公安分局深入贯彻基层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要求,从助力社区民警下得去、干的实、专下心、扑下身四个举措着手,在2022年1月,实现了辖区58个社区、村社区民警(驻村辅警)专职化。经过10个月的探索实践,高新公安分局在社区民警专职化这项工作中不仅实现了社区警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也让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直线上升。

细致规划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社区民警专职化初期,高新公安分局先后召开3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社区民警专职化工作。组织政工室、治安大队成立专班,深入各派出所、社区,就各社区人口、警情、场所、重点人等治安要素进行多轮次调研,同时由各分管局领导牵头,对分管部门和联系单位警力现状、人岗适配等进行全面梳理,形成调研报告,确定人员调配方案,将10名素质过硬的机关民警和新调入的17名民警全部充实到派出所。

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分局发现社区民警工作饱和度不一,大的社区更忙,小的社区事件相对较少。从考核表上显示,事情多的社区反而在考核上比不过事情少的社区。根据这一现象,高新公安重新规划,实现联片制。将45个社区划分为13个警区,采用“1+N”模式,即:1个体量较大社区与周边N个体量较小社区联片,任命警区警长负责统筹警区力量,在集中清查、自查案件办理等工作中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确保社区警务工作24小时有人抓、有人管。

随后,在“四不一专”(专职社区民警不在派出所接警、不参与值班备勤、不办理跨辖区治安案件、不办理刑事案件,专职社区警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与社区民警专职化相匹配的警务运行新机制。

“人员到位后,我们同步进行了警务室标准化建设。”高新公安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饶兴梅介绍说,警务室的选址和社区(村)的综治中心联合规划,2021年年底,分局在人口较多,治安情况复杂的黄家、余岗社区建立了以社区民警名字命名的两个社区警务室,警务室内配备了警务装备、消防设施,划出了专用调解室,让每一位社区民警都担任社区副书记职务,打造成集防范、宣传、服务于一体的“前哨站”,践行“枫桥经验”主导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重点人联管等工作,着力构筑党政领导、多元共治、社会共享等社会治理新格局。

下沉一线 在社会基层治理中亮实招

从社区民警专职化至今,当时派驻到各社区的社区民警经过将近1年的“历练”,现在各个都能独当一面。

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民警吴先国连续11个月摘得襄阳市社区民警考核第一名,他的电话日均通话时长达16个小时,这便是他这一年间“从无到有”最好的佐证。

初到社区,吴先国打印了2000张名片,上面印有他的头像、电话和微信,他将名片随身携带,只要外出便随时发放。短短一段时间,通讯录里就多了几百人的联系方式。“有事找我”成为了他的口头禅,“有事找先国”也成了辖区居民的口头禅。

一年的时间,他根据辖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涉房维稳,他提出“一核二商三敲四抚”工作法,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和治保主任、网格员等力量第一时间到现场核查情况;第一时间商讨解决办法;第一时间见面敲打“挑头人”;第一时间带着办法,用心用情安抚大多数群众。通过这一方法,吴先国成功平息了11起群体性事件,没有出现因处置不当上访以及极端案事件。

团山镇的警情在整个高新区占比较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也是社区民警日常工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警务工作。吴先国结合日常走访和接警情况探索出“五必工作法”,每起矛盾纠纷必登记、必推送、必评估、必联调、必回访,同时将矛盾纠纷进行评级,用绿、黄、红三色区分,通过“三色法”管控,让情况通报更精准、研判化解全闭环,做到“矛盾不上交”。

“我们现在‘一户一档’的台账已经有将近200本了。”刘巍是车城派出所谢洼社区民警,辖区内有752户商户一体的公寓楼,公寓楼基本上都在对外出租,刘巍说,公寓楼招租、转租非常快,对外出租三个月就算是长租了,正因如此,辖区外来人员流动性极大且结构复杂,有极大的安全隐患,2021年辖区内仅盗窃案便有70余起。

针对这一情况,刘巍下沉社区第一件事便是组建由公安、社区、物业、业委会、双报道党员五位一体的夜间巡逻队,随后调动社区近50人的力量不定期地进行“敲门行动”,拉网式的逐人攻坚,并对房东、租户信息进行统计,督促双方到公安进行报备。

刘巍充分发挥10号球员作用,整合利用基层力量,使基层平安建设由“我”变成“我们”。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刘巍所在辖区的盗窃案同比下降了75%。

牛家勇是紫贞派出所园林社区民警,在成为社区民警前,他一直从事大案要案侦破和扫黑除恶专班工作。成为社区民警后,他用5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由打向防”“由刚向柔”“由疏到亲”“由角色到理念”的转变。

他推行的“多线推送、N线包保”工作机制让很多“疑难杂症”找到了“药方”,使得辖区内6起积怨难题得到了化解,他所经手的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了100%,无一起反复。

园林社区书记吕珲开玩笑说,当初我们呼吁社区民警专职化,让社区民警跟我们一起推动工作,现在我发现,我们不是把你要过来了,而是你把我们都带着跟你跑了。

牛家勇说,随着社区工作的深入,他再也不敢小瞧社区民警,社区民警是群众看公安的第一视角,相比刑侦民警,对社区民警的能力水平要求会更高。

精细考核 社区民警各个争当排头兵

抓常抓长,为了持续提升基层实力和战斗力,高新公安紧抓“考”字不放松。今年以来,高新公安分局将社区警务考核列为重点,以考核促进社区警务工作的落地,确保了社区民警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

“我们以两级考核为重点,即分局考核派出所,派出所考核社区民警。”饶兴梅介绍说,分局将考核细则与社区民警的日常工作相结合,从“六个一”和“两个结合”上下功夫,要求派出所开好“一个晨会”,所长对社区民警每一天对工作进行调度安排,对重点工作进行布置;晾晒“一组图片”,社区民警需要将每天的工作在社区警务微信群中实时晾晒,加强痕迹管理;一天“一个小结”,社区民警每天要对工作进行一次梳理,随后分管副所长对全所对社区警务工作进行汇总,每天在分局社区警务工作群中展示;每周“一次会商”,对一周来的重点工作、重大风险进行研判调度;每月“一次专题会”,就上月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督办,同时对当月重点工作进行布置;每月“一次考核”,各所依据考核细则对每名社区民警进行考核,分局对每个派出所进行考核、排名,同时将日常督导与月底考核相结合、网上考核与网下考核相结合,确保社区民警的工作职能“动”起来。

为了提高社区民警的积极性,让社区民警愿干、真干、实干,增强社区民警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高新公安分局党委将社区民警的评优评先作为提升社区警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每月将社区警务工作中突出的社区民警评为“社区警务之星”,上报市局进行表彰,并在此基础上评比出分局的“社区警务之星”并以此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对评上的社区警务之星在分局网站公示,对连续三个月获得“警务之星”的民警分局给予嘉奖。

此外,高新公安分局还每月组织了一次“枫桥警务”业务培训,针对社区民警在矛盾纠纷化解、重点人员管控、行业场所管理、社会治安防范等方面进行培训,确保新进社区民警有人教,民警之间能有效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心得、绝招,快速提升社区民警的业务水平。

“我们目前已经开展了6次技能培训会,每场培训会的现场都热闹非常,社区民警在会上相互沟通交流,讲述自己辖区发生的各类案例,从彼此身上获取经验。”饶兴梅说,由此也能看出我们的社区民警都已经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当中,都在想方设法的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难点。

下一步,高新公安将加快探索应用电子化考核模式的步伐,预备进一步提升考核的便捷性、精准性、客观性。

落实落地 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显成效

高新团山派出所是2007年公安部授予的“一级公安派出所”,辖区面积68平方公里,社区警务繁重复杂,社区警务专职化后团山派出所纠纷警情下降同比13.16%,盗抢骗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53.73%,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9.39%,治安案件同比下降52.12%。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上升至91.36%。

“警力更专以后,社区民警的时间更充足,和老百姓打交道时间长了,关系融洽的同时也摸清了情况。”团山派出所所长关铮说,也因此,辖区内民生小案的发案率呈断崖式下降。

团山镇黄家社区民警梁宁普是第一批下沉到社区的民警,他在工作中发动治安积极分子担任治安“信息员”。今年2月,梁宁普接到“情报员”消息称小区内有人非法倒卖散装汽油。考虑到汽油是危险物质,梁宁普当晚就赶到小区,在小区内逐车排查,最后在偏僻角落发现一改装的商务车后排放有存储汽油的铁皮油桶和加油装备,随后,经过蹲守,他连夜抓捕了违法行为人陈某,并收缴了110余升散装汽油。

据统计,社区民警专职化以来,根据“信息员”提供的线索,黄家社区共找出安全隐患76起,查处治安违法事件9起,行政处罚17人,社会治安形式有明显好转。

“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尽最大可能实现情指闭环。”关铮说,所里将社区警务与全所情报、上级指令、政府通报等紧密结合让社区治理更细化,让所里对社区有底气、有底数,掌握的更完善,执行力更强。

“我们社区民警的工作扎实到我有时候都觉得惊喜。”高新刘集派出所教导员王晓云谈起所里到社区民警满是骄傲。

今年11月上旬,有兄弟单位在办案时发现正在追踪的嫌疑人可能流窜到刘集派出所管辖区内,他们找到王晓云希望能配合找人。接到消息后,王晓云本不报太大希望,因为刘集辖区是高新区最大的辖区,“海里捞针”谈何容易。

王晓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通了刘集社区民警张贵明的电话,不料刚将情况说明,张贵明立马就准确地说出嫌疑人的姓名、年龄和户籍信息。最终经过排查,调查单位成功将嫌疑人肖某抓获。

“我当时就觉得太骄傲了,后来问了才知道我们民警是今年6月走访时与嫌疑人见过面,到现在他都记得清清楚楚!”王晓云说,当时觉得在同行面前倍儿有面儿,辖区找人一张嘴就找到了,这足见我们社区民警对辖区人熟地熟,工作做的有多扎实!

社区民警专职化以来,社区民警“各显神通”,车城派出所车城湖社区民警刘启安利用“2/8法则”将80%的精力放在20%的重点人身上,把矛盾纠纷化解到群众心服口服,纷纷说:“在打110之前要先给刘启安打电话”;牛家勇的警务室现在已经没有了警务室的“庄严”,居民没事就会到警务室坐坐,跟牛家勇聊聊家长里短;梁宁普借助社区党委书记以及社区民警的“双重身份”积极推动组建了矛盾调解队、志愿服务队、巡逻防范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同样,他们的付出也充分展现在他们的成绩单上,截至今年12月高新分局社区警务考核累计7次全市第1,分局整体警情同比逆势下降,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7.19%,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9.54%,电诈案件同比下降36.92%,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8.86%,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5.49%,矛盾纠纷化解率上升至86.70%。高新公安最大限度地把安全隐患消除在基层,让辖区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民警专职化带来的安全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