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雷原
“市场可能再无3.5%复利产品,抓紧锁定利率”“进入倒计时,12月4日就要下架”“一大波优势增额终身寿险正在say goodbye”……近段时间,不少投资者表示,在部分社交平台看到诸如此类增额终身寿险面临下架的消息,这些究竟是不是保险公司在刻意炒作?
原来,此前备受热捧的增额终身寿险遭遇“强降温”,近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下发了《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通报》要求部分增额终身寿险立即停售,各公司立即开展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产品进行停售。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12月4日,已有多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宣布停售下架。
多款增额终身寿险
下架停售
此前,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理财打破刚兑、资本市场收益不确定性增加,能够锁定稳定收益的增额终身寿险一度备受热捧,也成为多家保险公司新一轮“开门红”的主打产品。
什么是增额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是指保障期限为终身的寿险,以被保险人死亡或者全残为给付保险金条件。区别于传统的终身寿险,增额终身寿险保单的现金价值可持续增长,侧重长期储蓄功能。
谈及为何众多投资者偏爱增额终身寿险,资深保险经纪人孙雅杰在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增额终身寿险可保终身,保额和现金价值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具有长期储蓄的功能;增额终身寿险可保身故,为家人留下一笔保险金保障基本生活;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和现金价值会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利率增长,且其现金价值一般只需几年就可超过已交保费,实现财富增值;与此同时,增额终身寿险可通过减保的方式部分领取保单现金价值,当做教育金、婚嫁金、养老金等进行使用。
然而,随着增额终身寿险热度不断攀升,也频频出现问题,引起了行业对其快速发展的担忧。银保监会屡次在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等通报中点名增额终身寿险。
11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印发《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对近期监管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作出披露。其中,多家公司所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存在条款表述不合规、不合理问题。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指出,当前,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广受市场关注,个别公司激进经营,行业恶性竞争现象有所抬头。目前,人身险部已要求相关公司停售增额终身寿险产品,进行排查整改,并要求各人身险公司于2022年12月5日前报送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报告以及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
增额终身寿险
或存在多种风险
在本次发布的《通知》中,弘康人寿、中华联合人寿共2款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定价假设的附加费用率较实际销售费用显著偏低。小康人寿2款增额终身寿险,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与经营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人身险部已要求上述公司立即停止销售有关产品,并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与此同时,《通报》要求各公司立即开展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专项风险排查工作。排查重点包括但不限于:增额比例超过产品定价利率、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针对排查发现存在上述问题的产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按监管规定要求报送产品停售报告,并做好已销售保单的服务保障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通知》所述增额终身寿险条款表述不合规、不合理及过激经营现象主要体现在保险公司在产品报备与实际运行不一致,此类行为可能导致保险公司实际收益与预定利率偏离、实际费用与预定费用偏离的问题,有可能出现利差损和费差损。
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等人认为,内外因共同影响下当前极为火爆的增额终身寿险的可持续性有限。从内因看,增额终身寿险同时具有费差损和利差损风险,对保险公司未来的利润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外因看,除了长险短做和利差损风险,监管还非常关注增额终身寿险的误导销售行为,预计严监管趋势将限制不合规的产品持续销售。
增额终身寿险
并非“稳赚不赔”
此前,增额终身寿险就曾因产品销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2020年年底,银保监会就通报称,相关企业产品可灵活减保,且无比例限制;产品前五年退保率过高,存在长险短做风险。银保监会在今年2月公布的《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指出了增额终身寿险的突出问题:产品的保额递增比例(并非消费者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产品的加减保比例设计不合理,存在变相突破定价利率风险。
2022年9月23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了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该风险提示指出,宣传页面所提的保额增长率并不是投资收益率,二者概念差别大,不可混为一谈。
此外,中国精算师协会还表示,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养老、储蓄功能较少。如果保险消费者想要购买保险产品来满足养老、储蓄需求,还是应当选择功能较为匹配,提供生存给付的年金保险或两全保险产品。在销售宣传中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类比理财产品,忽略其保障功能,诱导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不符合该类产品的设计初衷。
对于增额终身寿险“稳赚不赔”的说法,中国精算师协会表示,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保险消费者如果中途退保,可以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计所交保费,之后才会逐渐超过累计所交保费。
本次最新的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中特别对增额终身寿险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如“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水平、产品定价的附加费用率假设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等进行了进一步排查。
储蓄类理财产品
或可替补
面对增额终身寿险的下架通知,是否能有其他的理财产品锁定长期稳定的收益?
“增额终身寿险是带寿险责任的储蓄险,投资者还可以去购买其他类型储蓄险,比如年金+万能账户,养老年金险等。”资深保险经纪人孙雅杰指出,例如养老年金险具备强制储蓄功能,预期收益稳定。养老年金险在投保时,养老年金领取的时间和领取的额度就已经确定,白纸黑字写入保险合同,收益明确且稳定。且市面上有一些养老年金险有养老年金保证领取期限约定的,有保证20年、保证25年领取的,可提前锁定收益,即使被保险人没有领完,保险公司也会将剩余的年金返还给保单受益人或被保险人的家人。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11月20日起,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开始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试点发行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据悉,特定养老储蓄产品有三种类型,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产品期限分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档。从利率上看,整存整取产品利率较高,广州、成都和西安均为4.0%,青岛和合肥则为3.5%。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利率相对较低,广州、成都、西安利率为2.25%,青岛和合肥则为2.05%。而目前各大银行挂牌的存款利率,5年期整存整取为2.65%,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则为1.45%,相比来看,特定养老储蓄有着较大的利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