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徐蕾 通讯员 沈商轩)“一次学会六道菜!”韩大妈穿着厨师服,几句话的功夫,一盘香酥河虾出锅了。和她一样,来自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7个村32位的村民们,也通过“楚大厨”培训改变命运。他们大多是农家乐业主,少数是下一步准备开办农家乐的村民。“十四五”以来,方滩乡依托好山好水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造十堰城区近郊游热门打卡地。
2022年,“楚大厨”培训在湖北遍地开花,截止11月30日,全省培训“楚大厨”2.3万名,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不仅让韩大妈等一批乡村大厨增加收入,更让吃货们闻讯而来,来了人气,旺了旅游。
楚菜大师团队加持 培训厨师2.3万人
据了解,开展“楚大厨”培训是2022年湖北省重点实施项目。培训以政府引导为统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楚菜大师团队为依托,发展学校主体型、企业主体型学徒制。
楚大厨研修班,培育楚大厨高技能人才200人,旨在建立健全以赛代训培训模式,加强楚菜烹饪技艺交流。通过理论+实操培训、线上+线下培训考核,切实提升楚厨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楚大厨就业创业能力。截止11月30日,开展培训人数23325人,占培训目标人数的117%。计划于2022年至2025年培训“楚大厨”8万人次以上,大力推进楚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就业创业水平,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促进楚菜产业创新发展。
乡厨培训提升技能 加速乡村经济振兴
香酥河虾、方滩鱼肉丸、土豆闷仔鸡、鲜美杂鱼汤、农家酱蒸肉、方滩瓦块鱼……十堰市的乡厨培训烟火气十足。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收集了参训学员的培训需求,授课大师结合乡村特色食材,为当地农家乐量身设计了特色菜肴,并针对农家乐经营特点,开展包括炒菜、凉菜、面点、烧烤等多种形式技能培训。
神农架林区更是将乡厨培训服务到户,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将全区八个乡镇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两名工作人员,由乡镇分派一名工作人员配合入户,分工负责,白天入户信息采集,晚上录入系统报名注册,按照便民原则分别在松柏镇、大九湖镇、木鱼镇办班,为256家餐饮个体工商户提供楚大厨培训。
据悉,“乡厨”培训是“楚大厨”培训的重中之重。2022年,在十堰、孝感、襄阳、神农架、鄂州等地,全省楚大厨培训乡厨近1000人,面向荆楚大地广大乡村推广楚菜标准,为各地乡村振兴事业培育高素质餐饮人才和开发地方特色菜肴,加速乡村经济振兴。
“楚菜”从田间到餐桌 服务地方区域发展
“我们将借助‘楚大厨’培训的重要契机,抓住楚菜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将餐饮文化、特色食材、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消费提振等关键要素相结合,繁荣市场、带动就业、培育产业发展,加强产业链建设和延伸,打造餐饮旅游品牌,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咸宁市通山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楚大厨”培训是推动楚菜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部署,“楚大厨”培训将湖北统一发布楚菜标准的楚菜作为应知应会培训内容,各地结合地方特色食材,开展地方特色楚菜标准化菜品制作规范和制作技艺研发及培训,打造品牌标识,塑造品牌形象,协同推进地方食材及原辅材料基地建设和文化、旅游、会展、物流等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楚菜“一县一品”品牌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水生蔬菜品种资源丰富达10多种、全国第一,近年来,从农博会到食博会,荆楚优品一步步从田间地头,走出湖北,走上全国人民的家庭餐桌。此次“楚大厨”工程也逐渐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全省楚大厨培训共推出600多道地方特色楚菜、100多道地方特色预制菜和饮食类非遗制作技艺菜点,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站式食材供应链,不断推陈出新,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提升餐饮消费供给。
破“食”事难题 养老团餐暖人心
厨房连着千家万户,老人是乡村振兴重要议题。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要求,省商务厅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精神,通过“楚大厨”培训平台,支持武汉友缘家政服务集团开展养老助餐培训,专题制作《老年人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创新开发30道适合老年膳食的菜品,培训养老餐厨师650人。并积极推进团餐楚大厨培训,开设专题制作《团餐营养与膳食指导》课程,系统教学营养均衡理论知识,培训团膳管理五大要素,实操烹饪技法,培训团餐厨师近2000人。
同时,开展楚菜预制菜专项培训,省商务厅组织700人开展楚菜预制菜专项培训,荆门市选择8道地方特色预制菜和6道饮食类非遗制作技艺菜点等开展培训,全省参加预制菜培训的厨师达1700人。通过“楚大厨”专项培训,引导培育楚菜产业新的增长点,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餐饮消费需求,为全省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