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到湖北首个希望小学上学 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把“伞” 她大学毕业回到大山的母校执教

楚天都市报 2022-11-22 07:51

晏棋与学生们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学校老师合影(右一为晏棋)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湖北省罗田县希望小学身处大别山区,三面环山,落梅河自门前流淌,一条蜿蜒的公路与胜利镇相连。每周一清晨6时,晏棋会骑着电动车来到学校,然后和班上50名学生一起在学校寄宿到周五。

“或许与缺少父母陪伴有关,时间一长,孩子们对我有一种依赖感。”近日,晏棋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种依赖感是一种介乎兄弟姐妹、母亲和子女之间的情感。而10余年前,她也是在这里读书,和老师有着类似的感情。

转读希望小学 遇到人生第一把“伞”

晏棋出生于1999年,11岁那年,转学到罗田县希望小学读六年级。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寄宿制,她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因为宿舍床位和一个同学发生了小冲突。“那时我以为床位是自己选的,我就选了一张床。其实班上许多同学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寄宿的,她们已经有了固定床位。”晏棋说,后来经过解释,同学大度地把床位让给了自己,小小的风波很快平息下来。时隔多年,她仍忘不了当年班主任方荣的教导,当时方老师赶到宿舍,耐心地说大家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之后的一年里,方荣既是师长,也是晏棋在学校最重要的贴心人。面对诸多不适应,是方荣不断地鼓励她坚强,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初转校时,她的数学经常只考80多分,经过一年的学习,六年级毕业考试时她的数学考了99分。

最让晏棋难忘的是,方老师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爬杆表”,哪个同学会做的题目多、做题的解法多,就会把哪个同学的名字放在上面,看谁跑得高。游戏化的激励方式,对包括晏棋在内的同学们而言,既新鲜又有效。即使如今自己也当了老师,对晏棋来说,曾经的班主任方荣不仅教法新颖,管理得当,更是用开朗阳光的性格、言传身教的方式,鼓励大山的孩子们求学上进,给大家撑起了一把伞。

晏棋回忆,有一天早读课学校临时停电,和别的班不同,方老师带着大家来到户外一处平台上,带着大家继续读英语。晨光熹微,这美丽的画面,深深定格在晏棋的脑海里。

大学毕业回母校 成为希望小学教师

进入初中后,晏棋暂时告别了罗田县希望小学。没想到,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上,她再次看到方荣老师的身影。在电视里,方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时晏棋才得知,方老师不仅带了她们那个班,还在另外两所山区学校送教。“方老师跟我一样,以前也是转校来罗田县希望小学就读的转学生,毕业后回到了这里。”自此,晏棋暗下决心,“读书,考大学,回到希望小学当老师,像方老师那样。”

高考时,晏棋毫不犹豫地与黄冈师范学院以及当地教育部门签订三方协议,报考了师范生专业。大学期间,她多次参加社会实践,从家教团社员逐步成长为社长。毕业后,晏棋来到罗田县另一个乡镇小学工作,想向着梦想靠近。

“调回山里?”“以后结婚怎么办?”不少亲友都劝她尽快考到县城,母亲也担忧女儿的未来。最终晏棋劝说家人同意,向领导写下申请书,表达了想回到母校任教的愿望。当地教育部门被她打动,同意调任。2021年晏棋终于得偿所愿,回到罗田县希望小学,成为这里的第三代老师。

据了解,罗田县希望小学是湖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1991年6月1日建成。其前身是落梅河中心小学,当时校舍是村民自发修建的,窗户还是油纸糊的,冬天为了御寒,同学们以干草为被。如今的罗田县希望小学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操场、寝室、课桌椅、教具、体育器械等不亚于其他学校,甚至更好。

“有的人觉得回大山教书,个人发展会受到影响。我却觉得一路走来,罗田县希望小学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学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我就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也想成为希望小学的一员,将爱心延续下去。”

育人与浇花一样 用不同的教法教学生

晏棋从今年起开始当班主任,每天早上6时50分开始早自习,晚上7时30分晚自习结束,晚8时再去学生寝室查寝,随后返回办公室批改作业。晚10时回教师宿舍之前,她还会再到学生寝室看一看。这样的工作重复而忙碌,但不简单。

班上50名学生全部住校,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还有不少单亲家庭的子女,领取低保等补助的有20多名。他们缺少父母的陪伴,成绩没那么好,有的甚至还没完全学会汉语拼音。“同学们基础不好,学习兴趣不高,做作业不积极。”晏棋说刚接手这个班,第一次布置家庭作业时,有10多个同学没完成。为帮助大家恢复信心,她设置积分奖励制度,组织“争当小老师”“红色小故事”“词语接龙”“飞花令”等小活动,起到了很好效果。

闲暇时,晏棋喜爱摆弄花花草草,在宿舍阳台上种了不少绿植,其中几盆花却总是枯萎。“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方荣老师看到后告诉她,因为花没有浇透,自然就枯萎了。“找到病因,绿植就长得很精神了。其实浇花和育人,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晏棋若有所思。

有一天晚自习,一个同学将练习册撕了扔在地上。“我非常清楚,读书是改变人生命运、为社会作贡献最好的方法。”晏棋说,“当时我非常生气,也很伤心和自责。”冷静后,她没有直接批评这个同学,而是问他对老师和语文的看法。原来她接手这个班后,要求比上一学期严格多了,留的作业也多了,导致这个孩子产生了厌学心理。于是晏棋多次和他谈心,孩子不仅改变了学习态度,还和她的关系越来越好。

一次课外活动课上,晏棋发现有个同学没有参与集体活动,而是独自在操场边看书,晚上洗漱后也回到教室继续看书。她猜测这个孩子是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于是在批改作业时,她会把这名学生叫到一边讲解,得知孩子爱阅读,还推荐书籍给他。如今,这个学生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成绩很不错。

“本周一检查作业,同学们完成的情况已经挺好了。”晏棋说,“特别是有好几个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自己的理想是成为老师。这让我感到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