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刘怡菲 任妤
一排排整齐的矮房、一条条刷黑的柏油马路、公交车穿村而过……11月8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青龙村,眼前的景象宛如现代城区。村民告诉记者,这里还有一个“洋气”的名字——白云人家社区,寓意着“白云深处有人家”。
青龙村一隅
据了解,青龙村此前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再加上常年缺水、十年九旱,是襄阳市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在村党支部和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青龙村搬迁了新址,人居环境和经济收入也有了质的跨越。
2012年4月,尹集启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白云人家”社区作为首个建设项目,也是新农村建设试点,青龙村6个组整体搬迁入住,房屋达504套。
董加平是青龙村B区居民,她是2013年第三批搬来这里的。“我们老家房子宽敞,门前院子还能养鸡养鸭、种种菜,搬来这儿了啥都干不了。”董加平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刚来的时候,大家都不习惯,但是住着住着便发现这里环境尤其好。“以前门口都是泥,现在到处都是绿化,跟城里一样,做饭用的是天然气,不用烧柴火,干净又安全。”
青龙村共享社
青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华庆说,人居环境“美起来”了,基层治理能力也要“升起来”。青龙村共有6个党小组,设立了90个党员中心户,由党员中心户对所包片的矛盾纠纷调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管理,“把实事做到村民心坎上,把好事做到村民开口前”成了大家的工作守则。
在穿村而过的白云人家路上,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十分引人注目。刘华庆介绍,这是村里今年7月开始建设、最近才投入使用的共享社,它汇集了文体娱乐、假期课堂、水电维修、免费理发和修补衣服等功能,为村民提供实事服务。
8日上午,村民闫秀英走进共享社,对义务理发师说道:“你好,我头发有点长了,麻烦帮我简单修剪一下。”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以前村里没有理发店,大家想剪头发得去尹集乡里,骑车单程就要二十分钟,要是坐公交的话时间更长。“现在村里有了义务理发,街坊邻居都愿意来这儿剪。”
“别看我们是农村,生活得一点也不比城里差。”青龙村E区村民黄友寿乐呵呵地说道。彼时,他正拿着自己新网购的卫衣,准备找共享社里的义务裁缝帮忙改领口。“新修了共享社,我们生活又方便了不少,住在这儿真是越来越幸福。”黄友寿满脸春风。
村民在共享社里找裁缝帮忙改衣服
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经济发展也不再落后。以前,青龙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堰塘发包、山林承包等,年收入不到5万元。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经过多次会谈后,意识到村子位于近郊,适合发展旅游业。
村民齐跳广场舞
于是,村委会决定将集体土地进行流转,并与企业合作,签订协议进行劳务派遣,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今年4月,紧邻青龙村的襄水源生态公园正式开园,成为襄阳城郊的新晋网红打卡点,这也为青龙村发展旅游配套服务提供了新机遇。
“不仅要满足村民的需求,还要持续征集大家的需求和意见。”刘华庆介绍,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村里发放了《致广大青龙村村民的一封信》,并组织大家填写《青龙村共同缔造调查问卷》《共同缔造社会助评、自评表》,发动村民从“置身事外”到主动“参与其中”。
如今,在青龙村里显眼的位置常能看到一张张宣传展板,引导大家建言献策。刘华庆说,真正的智慧和力量来自人民群众,接下来青龙村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让村民真正成为家园建设“主人公”。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