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善识“隐形”小偷,徒弟追火车抓贼,武汉热血师徒展刑警本色

极目新闻 2022-11-16 22:05

极目新闻记者 孙泽宇

通讯员 李长平 苏畅

实习生 杨辛夷

派出所民警,是每天与市民群众接触最多的警察。而派出所的刑侦民警,则或多或少透露着一点神秘感。今年,一部讲述基层派出所平凡故事的电视剧《警察荣誉》在全网热播,此剧围绕基层派出所的故事展开,将镜头对准四对警察师徒的日常工作。剧中,曹建军和杨树这对性格互补师徒,面对辖区的棘手小案,用尽全力,严谨侦破,展现了基层刑侦民警过硬的刑侦本领和为百姓维护利益的使命担当。

在武汉东湖公安分局磨山派出所,就有这样的一对刑警师徒,他们是湖北警官学院侦查系的同门校友,师父是38岁的刑侦副所长余祥,身经百战,稳重老练;徒弟是刚刚入警两年的刑侦民警刘溪晨,敢打敢拼,与时俱进。

这对身处基层的新老两代刑警,在工作上搭档互补,也同样拥有那份对刑侦的热爱和追求。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破案,用“负重拼搏、锲而不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刑警精神,向人民群众对平安品质的新期待交出满意答卷。

师父:火眼金睛识出“隐形”小偷

和电视剧《警察荣誉》里的民警曹建军一样,穿着便衣的余祥,看上去就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准中年”男人,但一双火眼金睛却“出卖”了他。

“看,正准备上公交车的这个男人,就是几天前骑车砸窗的嫌疑人。”11月5日,磨山派出所内,刘溪晨坐在电脑前,正在调看着一段监控录像。在他身后,余祥突然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让他将画面停留在11月5日上午10时32分36秒处。

10月28日,一位车主来到磨山派出所报警称,他刚刚在取车时,发现车内的烟、酒等财物不翼而飞。车辆的后挡风玻璃被砸开了一个大口子,后备箱里布满玻璃碎渣。“肯定是被砸车盗窃了!”车主很是气愤。

接到报案后,余祥和刘溪晨立即展开侦查。通过调取事发地的现场监控录像,余祥看到,上午10时不到,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来到停车场,砸开了当事车辆的后挡风玻璃,钻进车内,盗取财物后扬长而去。

跟随男子离开之后的行动踪迹,刘溪晨调取了附近的监控录像,连续追看了几个路口后,男子却在一个街角消失了踪迹。之后,刘溪晨又调看了大量录像,都没有发现男子的身影。

后来,两人变换侦查思路,通过技术手段侦查得知,砸窗男子今年30多岁,居住地址在九峰,但再无任何有用信息。“他已经很久没有在登记地址居住了,也没有共享单车、外出消费的痕迹,就像一个隐形人一样。”刘溪晨说。

直到11月5日,余祥带着刘溪晨在调看另一起案件的监控录像时,一个动作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名即将乘坐公交车的男子,在打开手机时,是左手持手机,右手中指在屏幕上滑动。

“一般很少有人会用中指点手机屏幕,这个动作和事发当天监控里的动作一样。”根据余祥的判断,嫌疑人断掉的轨迹线索,又给重新接上了。

利用辖区地形沙盘分析案情

徒弟:“信息蹲点”追车拦截窃贼

2016年,刘溪晨考入湖北警官学院,成绩优秀、思想进步的他,竞选上了院系学生会主席。2020年,刘溪晨在磨山派出所参警,作为警校的同门师弟,热爱刑侦的他,也顺理成章的成了余祥的徒弟。

今年7月18日,东湖风景区一公司职员报案:宿舍内三人的笔记本电脑,在同一时间被盗,盗窃嫌疑直指刚刚搬出宿舍的“第四人”。

接警后,刘溪晨了解到,报案人口中的“第四人”王某,前两天应聘该公司被刷,随后便暂住两天宿舍。前日,王某还在向室友辞别“我准备去重庆发展,明天就走”。没想到,王某在“远走高飞”之前,竟“顺”走了三位室友的电脑。

“嫌疑人要去重庆这一线索,对我来说至关重要。”刘溪晨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天,他便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时刻关注王某购买火车票的动向,隔一会就查看一次。

7月19日中午12时许,刘溪晨终于守到了好消息:王某刚刚购买了一张火车票。根据车票信息,大约一小时后,他就要从汉口火车站出发去往重庆。

从东湖磨山到汉口火车站,约半小时车程。刘溪晨一边火速赶往汉口,一边迅速请求武汉铁路公安支援。在当次列车发车前,他及时赶到,与铁路公安合力将王某带下火车,及时“拦截”这名将要逃走的窃贼。

根据王某供述的信息,刘溪晨顺藤摸瓜,在王某的销赃处将被盗的三台电脑追了回来,还将销赃者一并处理。“第一天报的案,第二天就抓到人,第三天就物归原主,刘警官真是破案神速!”报案的公司职员竖起了大拇指。

余祥指导刘溪晨视频侦察

传承:攻心用技同现热血本色

正如《警察荣誉》里的高材生新警杨树,刘溪晨的到来,让余祥感叹后生可畏。

“我们破案,凭的是通过走访摸排积累出来的经验。”余祥望着刘溪晨说,现在的年轻人,掌握了更多科技化手段,办案高效、准确,“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刑侦工作处处有技巧、有学问,我从师父身上学到不少。”刘溪晨回忆起刚刚参警时,师父余祥为他上演的一场教科书式审讯。

两年前,一男子深夜溜进工地,盗走若干工字钢,被磨山派出所抓获。审讯时,狡猾的嫌疑人始终不肯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来,你用这个往窗外看看。”余祥镇定自若地将一副夜视望远镜递给对方。

当嫌疑人用望远镜把窗外的夜色看的一清二楚时,他的神情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两人趁热打铁,一下子撬开了对方的嘴。“这个玩意,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会让嫌疑人认为,警方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余祥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警务技术的升级,一代代刑侦民警都有他们独特的技能本领。但在这对师徒身上,热血本色一脉相承。

2011年底,武汉发生了一起爆炸案,满城通缉嫌疑人。事发后,警方在东湖风景区南望山附近,监测到了嫌疑人的通讯信号。

当时在东湖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工作的余祥,利用嫌疑人通讯信号在南北两座基站中出现的“真空3分钟”,顺利找到其曾藏身的村湾,收集了数十户附近商家,累计千余小时的监控视频。

视频侦察立即开始,在连续50多个小时内,余祥只休息了几个小时,成功截取到嫌疑人的首张高清正脸照,为这起大案锁定关键线索。“办案期间,我连续半个月都没有回家,甚至都没有洗澡更衣。”采访中,他笑着说,“不怕你们笑话,破案后我才发现,连袜子都硬了!”

看着刘溪晨,余祥感觉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跟我一样,干事很拼,一些刑侦基本功也练得扎实。”

今年春季,东湖磨山樱花园游人如织。有一天,樱花园发生了5起手机被扒案件,刘溪晨记下监控录像中小偷的体貌特征,在售票处蹲守整整两天,在众多游客中辨认出嫌疑人,当场抓获,并现场查获7部手机。

武汉市公安局东湖分局磨山派出所所长陈威说,余祥、刘溪晨这对师徒业务精湛、作风扎实,挑起了全所最重的担子,啃下了全所最硬的骨头,将刑警精神薪火相传,有力维护一方社会治安稳定。

师徒二人相互交流破案心得

(通讯员苏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