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高琛琛 张祖国
他是当之无愧的“院宝”,孩子们心中的“宝藏爷爷”。从医超过一甲子,从没离开过那些需要他的孩子们。
11月16日,极目新闻从武汉儿童医院获悉,我国著名儿童呼吸内科专家、武汉儿童医院内科奠基人——董宗祈教授仙逝,享年88岁。
年过八旬,董老坐着轮椅守在自己的门诊。有人劝他该歇歇了,他却说:“我得来,我有‘粉丝’啊。这一辈子不就为了几个患者嘛!我治病救人的初心,依然一闪一闪亮晶晶。”
救一个孩子,托起一个家庭
1945年,董宗祈的父亲患上了疟疾,因为缺医少药而去世。11岁的董宗祈悲痛不已,他想:“如果我将来能当上医生,就可以治好其他得疟疾的人,不让悲剧发生在别人身上。”
1952年5月,18岁的董宗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卫校毕业,来到当时的武汉市第二医院天主堂医院联合医院内科实习,成为一名内科医生。董宗祈观察发现,成人的慢性病往往迁延数年,难以根治。但在儿科,不少就诊时奄奄一息的孩子经过治疗,出院时恢复了健康,家长也满心欢喜。
救一个孩子,就托起了一个家庭。于是,他下决心做一名儿科医生。
1954年,武汉儿童医院建院。当时条件很艰苦,只有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和小儿麻醉科。董宗祈考入广州中山医学院,学习三年后回到武汉儿童医院。那时,董宗祈和同事们没有一间像样的诊室,只有几十副听诊器、几台显微镜、1台最基本的X光机。在这里,董宗祈开启了杏林生涯,并创建了呼吸内科。
虽然专业是呼吸内科,但董宗祈从来没有止步于此。
1960年7月,他被医院派往长春深造,学习病理解剖学。一年后,他结业回到医院,和同事鲁建生一起建立病理室。之后,除了在呼吸内科工作,董宗祈还做了17年的病理工作,解剖了400多例病例。他还在显微镜下,对每一病例的患病脏器切片进行描述,共完成4万多份,都存放在病理科,成为武汉儿童医院病理科奠基人。
常年累月的锻炼,董宗祈练就了“火眼金睛”。同事们都说,他既是临床医生,也是病理医生,能从宏观看到微观,从表面看到脏器,深入了解疾病。
关键时刻,都有他的身影
1959年,湖北一村子有一百多位村民误食苍耳子导致中毒性肝炎,情况十分危急。刚毕业不久的董宗祈临危受命,带着几名医生护士前去救治,日夜守护病人,同吃同住,一同过春节,一待就是三个多月,最终将村民救活。因为抢救有功,他被授予“人民的好医生”称号。
上世纪60年代,“流行性脑膜炎”流行。大家没日没夜地守护着患儿,也正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他总结出了疗效好、易操作的“磺胺三日疗法”。不久后,“中毒性痢疾”暴发,大家都没见过这么凶险的痢疾,束手无策。他不服输,边治、边学、边研究、边摸索,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经过反复的斟酌论证,最终用“红霉素治疗痢疾”挽救了不少孩子的生命。他将这些治疗心得归纳整理后,发表在了专业医学杂志上,让更多的同行和患儿受益。
上世纪20世纪70年代,佝偻病是儿童四大常见疾病之一,但市面上国产好药很少。1976-1977年间,董宗祈在武汉医师进修学院“西医学习中医班”进修。其间,应武汉健民制药厂请求,董宗祈牵头研发防治小儿佝偻病的中医药方,并组织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为药方进行了597例临床观察。之后,制药厂又对其增添了新组方。这就是后来在全国家喻户晓,很多孩子都吃过的“龙牡壮骨冲剂”。
他是患儿的“宝藏爷爷”
“我当年的好多小患者都是从死亡边缘抢回来的,看到他们康复了、长大了,有了下一代,甚至有些已经当了爷爷奶奶,我十分欣慰。”董宗祈说,这就是做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1993年,12岁的河南小男孩王鑫(化名)因为葡萄球菌感染导致肺炎,高烧半个月,重度肺部脓肿、脓胸,生命危在旦夕。父母带着小王鑫辗转多地,但无人敢治,最后被董宗祈收治下来。他每天亲自会诊,时刻关注孩子的病情。
有一次,董宗祈深夜冒雨来医院加班,路滑摔倒,导致骨折。行动不便,他索性不回家了,把自己的病床放在王鑫病房隔壁,守着孩子,直到他康复出院。如今,王鑫已经当了父亲,每次女儿生病,就会带着她来找董爷爷看病。
在患儿们眼里,董宗祈是一位“宝藏爷爷”。天凉了,他会将听诊器放在手心暖暖再听诊,在小患儿表现好的时候还能收到他特别准备的小奖励。孩子们说:“找董爷爷看病我不怕,他总是笑眯眯的,抽屉里还有玩具。”“董爷爷就像故事机,脑袋里装了好多好多故事。”
有人调侃,医生开的医嘱都是“天书”,但董宗祈的医嘱,连小孩子都能看明白。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纸盒子,里面放着十多个各式各样的印章。这些印章跟了董宗祈几十年,每一个印章都是他自己设计的,涵盖了各种小儿疾病的种类、检查以及常用药物。问诊之后,他会从盒子里拿出相应的印章盖在病历本上,再写明剂量等内容,让家长一看便清清楚楚。
“不吸不出水,吸了才出水,才是好奶嘴”“呛一滴水或奶咳嗽14天”……除了看病,在董宗祈的诊室里,家长们也能常常听到这样通俗易懂的“小科普”,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也能听明白。
他常说:“医学需要严谨,但不能‘冰冷’,必须要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者的‘温度’。”他正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后辈医生们感悟到医学的“温度”。
几十年来,他不光成了武汉儿童医院的“院宝”,还带领呼吸专业在全国领域树立了影响。
“做医生,一辈子有做不完的好事”
从医时间超过一甲子,他从没离开过那些需要他的孩子们。这几年他身体欠佳,即使坐着轮椅,也要坚守门诊,给孩子们看病。
周四上午,董老开着电动轮椅从医院家属区到医院,雷打不动上门诊,令许多家长和医务人员心生感佩。常常有人劝他该歇歇了,董老却说:“我得来,我有‘粉丝’啊,这一辈子不就为了几个患者嘛!”
曾有一位5岁的小患儿乐乐(化名)好奇问道,“董爷爷,你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坐门诊啊?”董老笑嘻嘻地说,“还有这么多小患儿需要我,我还能治病救人,很有成就感。”
今年,董老因病动了手术,一直坚守临床的董老不得不在家休养,暂时离开了他牵挂的孩子们。武汉儿童医院院领导总惦记着董老的身体,常和同事去探望,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今年10月14日,武汉儿童医院“院宝”董宗祈迎来88岁生日,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陈和斌主任、李文清护士长等一行四人,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作为代表来到董老家探望,并送来同事们录制的祝福视频。病中的董老心里仍惦记着医院的孩子们,盼着能尽快回到医院,为孩子们服务。
“他对晚辈非常贴心,让我们心里暖暖的。”该院呼吸内科护士长李文清说,每次大家来探望,董老总会准备巧克力等小点心。中秋节时,董老还给大家发月饼,并逗趣说,“在我眼里,你们都是小孩子嘛!”
“我从1984年进入儿童医院,就跟随董宗祈主任,至今已经30多年了。这些年来,我受董主任教诲最多。”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莹深情地说。该院呼吸内科专家、副院长陆小霞也是董老的学生,当时人在外地出差,特地托同事带去自己的祝福,她没想到,这是陪董老的最后一个生日。
同事们还记得,病床上的董老,看着祝福视频,欣慰地笑了。他说,自己生病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们。不过,看着这么多优秀的儿科医生成长起来,后继有人,也很欣慰。
“董老他这一辈子,心里只有孩子,为了儿童健康奋斗了一辈子,是我们后辈前进的‘灯塔’。”陈和斌说,董老用一言一行让年轻医生们体会到,何为医者的专业和“温度”,我们尊重他、追随他,不断激励自己在医学道路上为守护儿童健康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