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柳琛琛
通讯员 肖艳艳 黄春华
他们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告别家人来到陌生的山村。一年、两年……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站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他们无怨无悔,责无旁贷。
湖北每年常态化实施西部计划全国项目,招募派遣27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湖北恩施、神农架等地服务。这群志愿者们,他们在乡村做些什么,如何发挥自身特长助力乡村发展?
11月13日至14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几位志愿者代表,聆听他们的故事。
放弃IT行业高薪岗位返回大山
“在农村,计算机人才比较缺乏。然而,工作中常常需要处理大批量基础数据,我发现,这些数据可以用一些计算机技能来提高效率。”
崔孝钿就读于文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0年毕业后,他毅然选择参加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项目,来到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双堰塘村服务。没多久,在一次任务中,需要逐一核对一大批居民的身份证号码。“如果人工逐个核对的话,很费时间。”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由于有计算机方面的特长,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之后,他将方法教给同事们,赢得大家的称赞,很快就融入了新的环境。
服务期间,崔孝钿累计谋划、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次,共有2600余人次参与。在龙凤镇双堰塘村,他还运营起“双堰塘追梦人”微信公众号,为乡村振兴鼓与呼。2021年7月,他调整到恩施市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年事务岗,走进青年企业厂房、登门拜访青年创业群体,提供“一对一”服务。
有一次,一位从事体育特长培训的青年创业者,申请“湖北青创贷”时,因为本人的社保问题,没有通过审核。崔孝钿了解后,经过多方沟通,帮助解决了问题。这位创业者成功申请到了150万元额度的“湖北青创贷”,解了燃眉之急。据统计,2021年以来,崔孝钿协助青年创业者办理“湖北青创贷”贷款6804万元,推荐办理395笔;协助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个,总投资额达4100万元。
崔孝钿(右2)与老党员交流
其实,崔孝钿正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他的老家地处湖北恩施市三岔镇的一个山村,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对他而言,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刚刚报名“西部计划”时,同样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IT行业发展好、收入高,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毕业前,崔孝钿获得了武汉一家企业年薪10万元的岗位,但是他放弃了。
“大家问我,好不容易走出大山,考上了大学,学到了技术,怎么又回到乡村,图什么呢?”崔孝钿向记者讲起2020年武汉疫情时自己的经历。那时,他住在武汉市祥和雅居社区,当看到小区里,60多岁的老人行动起来,做起志愿者时,他也鼓起勇气,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随后,他开着面包车,为居民配送物资,累计服务时间达64天,日均服务超8小时,累计服务9203户次。正是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在小区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促成了他的选择。
“我觉得,我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回到农村,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可以最大化地发挥我的价值。”崔孝钿说。
小伙为神农架大九湖景区“守好门”
“用一到三年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大学就读期间,刘畅担任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干事,负责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录工作。在一场活动上,一位学姐讲述自己怀揣信念奔赴西部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他。
“学长、学姐们,不畏惧条件艰苦,有的分配到湖北恩施服务,有的远赴新疆、西藏,我想我也可以做到。”刘畅出生于1999年,大学毕业后,他直接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没想到,被分配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这里临近大九湖景区,风景宜人,吸引游客往来,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比设想中的好。
2021年7月30日,刘畅来大九湖镇报到的第一天,恰逢外地多个旅游景区疫情暴发,打破了大九湖旅游旺季热闹繁华的景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顾不上适应新环境,跟着同事直接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此前,刘畅没有任何防疫经验,“刚接手时,我有点懵,但是必须要确保完成好,而且是独立完成。”他回忆,他一面安抚游客情绪,一面进行流调溯源、询问过往旅居史。作为流调人员,他明白,流调每快一分钟,病毒就少一分继续传播的可能。第一天,他的工作充实、紧张而又忙碌。
刘畅(左一)正在做流调
接下来,像这样的流调排查,刘畅共参与了500多次,累计排查800多人。晚上10时以后,完成了当天的流调工作,他又和同事们给隔离人员采购药品、生活用品、水果等。“工作节奏要快,询问要仔细,还要照顾到对方的情绪,既要耐心,又要细心。”他说,“流调工作不分日夜,24小时保证全天候响应,寒冷的冬天,即使躺在热乎的被窝里,一旦接到推送消息,也要立马爬起来进行风险排查。”
除了疫情防控,刘畅还承担着一部分乡村振兴工作。在乡间入户走访,令他感触颇深。
刘畅向记者分享了一个走访农户的小故事。青树村严家坪是大九湖镇最偏远的一个小组,位于大山深处的一块平地之上。他和一位同事沿着崎岖的山路一路向上,步行约1个小时,来到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中。他们平时种点粮食,与外界接触不多。与他们交谈时,刘畅了解到,其中一位老人前几天干活扭伤了腰,因路途不便没有就医。两人立即将老人送到村卫生室就诊,送她回来的路上,“我看到这位老人脸上洋溢的笑容,那个瞬间,我真正体会到服务村民的意义,体会到‘西部计划’的意义。”刘畅说。
“侄子书记”带领合作社种藤茶致富
“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句诗,记录着葛伟锋参加“西部计划”两年多来的心路历程。
2020年,23岁的葛伟锋从经济与金融专业毕业,考上中国建设银行湖北恩施分行。正当家人与朋友以为,他会留在城市成为一名“白领”时,他却响应共青团组织的号召,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前往恩施州咸丰县,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
葛伟锋与村民们开院子会
根据安排,葛伟锋在咸丰县高乐山镇白果坝村服务,一开始从事综治网格管理工作,这一工作要求对村民的情况非常熟悉。他与村民们一起爬坡上坎,坐在田间地头拉家常,听大家聊往事,聊未来,时间一长,大家认可了这位“大侄子”。
工作中,他有一项重要任务——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录入。“矛盾纠纷又分为水山林地、交通、家庭矛盾等等,有十几种类别。”他说,要了解矛盾发生的来龙去脉,作出有理有据的调处结果,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并不容易。“我不敢贸然调解,而是跟着经验丰富的同事们学习,慢慢摸索。”经过几次参与后,他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做起这项工作也得心应手。
2021年,葛伟锋开始担任坪坝营镇土司坝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的前两个星期,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走访村民,听大家介绍村子的发展情况,发现村民们正为了一点事犯难。原来,2018年,土司坝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开始发展藤茶,2019年由于市场变化、资金回笼、拖账欠账等原因,合作社已亏欠村民土地租金、劳务费近28万元。
“这个事情,一定要解决!”葛伟锋先是带领大家,拿起法律武器,将以往拖欠村集体股份合作社的账款,一笔笔要了回来。为了回笼资金,他和大家通过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推广土司坝藤茶,帮助其远销重庆等地,这样一来,拖欠村民的钱也有了着落。
2022年8月,他又带着拓展藤茶销路的课题,来到武汉市东西湖区跟班学习。回村后,引入发展经验,将藤茶原本的经营模式转变为由村民、合作社和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三方抱团发展、按比例分成,帮助降低了经营风险。如今,又有两家合作社来村里发展箬叶、茭头等产业。经过统计,土司坝村发展优质水稻494.9亩、藤茶700亩、箬叶300亩、烟叶1000亩、茭头400亩、油茶1500亩,还开垦了400余亩撂荒地,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000元。
“加入‘西部计划’,目的很简单,就是为家乡发展作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葛伟锋说,“虽然我来自农村,但其实并不了解农村,从一名青涩的毕业生,转为变扎根基层的奋斗者,我觉得,很值得。”
据悉,湖北省西部计划项目自2003年实施以来,共向西藏、新疆、贵州等17个省份派遣大学生志愿者10537人,尤其是2020年该项目被列入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重点工作项目以来,共招募派遣志愿者4063人。此外,2022年首次设立西部计划湖北省地方项目,并启动实施“青马工程”西部计划专项,从质与量上不断深入推进西部计划项目的实施,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