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
30年,我们可以做到什么?
由建区之初的7.5平方公里拓展到200余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由3.2万人增加到30.5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由1.35亿元增长到1160亿元……
一片黄土岗蝶变为国家高新区。
一座蒸蒸日上的科创之城,
一座日新月异的发展之城,
崛起在襄阳之北。
30年来,
襄阳高新区背靠汉江、融入全球,
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探索“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新格局,
诞生了亚洲最大的航空救生装备制造基地;
亚洲最大的中重型商用车桥生产基地;
亚洲综合能力最强的汽车试验场;
华中地区最大的云计算中心……
拥抱高新区、自贸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四区叠加发展优势,
昂首挺进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如今,30岁的襄阳高新区风华正茂;
未来,襄阳高新区将创造新的辉煌。
襄阳高新区迈入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
2021年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了2020年国家高新区评价通报,襄阳高新区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上升2位,为全国第29名,成功迈入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一方阵。其中,作为四个一级指标的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排名第35名、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排名第39名、国际化和全球竞争能力排名第34名、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第25名。30年来,高新区从艰难起步,到2000年左右面临被摘牌的危险,再到2020年综合实力排名跻身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29名,在汉江流域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独占鳌头,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在全省32家高新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武汉东湖高新区,实现了在中部有影响、在湖北有地位、在襄阳当先导。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感召鼓舞下,襄阳高新区提出,锚定跻身全国173家国家高新区前20名目标愿景,主动担当起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质量提升的历史责任,为襄阳加快建设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作出高新贡献。
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制度创新指数 位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
自2017年襄阳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承担的160项改革试验任务实施率已达100%。在此期间,累计总结形成400余项改革创新经验案例,其中8项在全国推广、71项在全省推广。在第三批全国自贸区31个“最佳实践案例”中,襄阳片区入选3项。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公布的“政府职能转变制度创新指数”中,襄阳片区2017-2018、2018-2019连续两年在第三批设立的15个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二;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襄阳片区2019-2020、2020-2021连续两年总体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位。接下来,襄阳自贸片区将以改革创新、建设运营、经济指标“三张清单”为抓手,出台襄阳自贸片区三年行动方案,将自贸片区改革发展向2.0版本迈进。
襄阳市第一条千亿级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
1992年9月4日,东风汽车公司第一款轿车——“富康”轿车在东风公司汽车装配试制厂(现为东风日产襄阳工厂)下线。1996年4月8日,神龙汽车襄阳工厂发动机装备线第一台发动机下线。2000年4月25日,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辆经济型东风小霸王下线。2004年9月29日,东风-日产合资后的第一款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档轿车——3.5排气量的天籁高档轿车在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现为东风日产襄阳工厂)下线。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已成为东风汽车公司中高端乘用车、轻型商用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以及乘用车、商用车动力总成、车桥、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等生产和检验检测基地,是东风公司国内基地中产品线较为全面的事业基地。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拥有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襄阳汽车公司、神龙汽车公司襄阳工厂、东风德纳车桥公司等157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规模居全国十大汽车产业城市第九位,地级市第一位。汽车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2021年,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130.9亿元,同比增长21.51%。
亚洲综合能力最强的汽车试验场之一——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简称达安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第三方综合性汽车检测及技术服务机构。
自1985年建设以来,达安中心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的行业地位。历经30余年建设发展,目前,达安中心已成为国内首家集“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军用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六大汽车试验场地和22个专业领域研究方向试验室于一体的汽车检测中心,亚洲综合能力最强的汽车试验场之一。
作为具备整车及零部件全系列产品检验检测能力的国家级检测机构,达安中心在18个专业领域积极展开技术研究并形成高集中度、前瞻性、专业化的测试能力,致力于为政府主管部门、汽车行业、车企、零部件厂商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支持及强有力的试验技术支撑,至今已与全球十余个国家、地区的行业主管部门和机构开展合作,服务的海内外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超过1500余家,累计服务车辆超过50万台次。
国内第一条纯电动客车公交专线
2009年12月28日,两辆东风天翼纯电动客车正式开上我市公交专营线路。该客车一次充电可行驶330公里,满员乘坐78人,时速可达80公里。此次开通的公交专线起点为高新区日产工业园,终点为华中光彩大市场,全长7公里。国内电动汽车研究行业的专家和市汽车办负责人称,此次开通的纯电动客车公交专线在国内还是第一条。2010年7月16日,国内首款量产并投入示范运营的东风天翼纯电动物流车在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动车展上首发,东风天翼纯电动客车在我市实现商品化批量生产。东风天翼纯电动客车实现了零排放,运营成本不到普通公交车的三分之一。东风天翼纯电动客车在驱动系统、操控系统、传动系统和整车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国家17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驱动控制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鄂西北首个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万达广场
2010年11月26日,万达广场正式开业,成为鄂西北首个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项目总投资4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湖北首家省级民营科技孵化园在高新区揭牌
2010年12月27日,襄阳汉北(省级)科技孵化园举行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汉北科技孵化园正式被湖北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也是高新区继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之后搭建的又一个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业服务的平台。汉北科技孵化园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从2007年开始入驻中小型科技企业。当年,全省共有12家单位获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殊荣,襄阳市仅此一家。同时,汉北科技孵化园也是全省唯一一家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科技孵化园。
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在高新区成立
2014年9月28日,全省首家行政审批局在高新区正式成立运行,这标志着襄阳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服务新体制。今后,高新区范围内的所有涉企审批事项可在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全部办结。创新行政审批管理服务,组建襄阳高新区行政审批局,是襄阳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在高新区开展先行先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除少数特殊部门实行派驻外,通过“政府授权、部门委托”的方式,将襄阳市直其他部门相关的涉企行政审批职能全部下放到高新区,集中到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办理,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窗口办完事”。
湖北省首家外贸综合服务领域高级认证企业——湖北亚信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2022年8月1日,襄阳海关为湖北亚信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颁发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证书。该企业成为我市第5家高级认证企业,也是湖北省首家外贸综合服务领域的高级认证企业。AEO是海关最高信用等级企业,可享受“海关最便捷、国内最优惠、国际最认可”三个维度的优惠措施,将为开展海外贸易提供更大的便利。湖北亚信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于2017年被省商务厅认定为首批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通过与振华宇科襄阳智慧创新产业园深度融合发展,为我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这一外贸新业态创新发展提供了“园区+产业+外综服”新模式。2019年,湖北亚信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出口额10195万美元,同比增长67.5%,成为我市首家出口额过亿美元的出口企业。
中国内陆首个检测认证产业园——襄阳市检测认证产业园
2015年4月13日,襄阳市检测认证产业园正式挂牌,是中国内陆首个检测认证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总投资50亿元。2016年,园区注册检验检测企业入驻弗特曼检测、汉测测试、科蒙检测、BV、中检联等6家。
湖北省首家“集群注册”企业在高新区诞生
2016年6月21日,在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湖北微梦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烽从为兴创业咖啡总经理张明峰手中领到全省首张“集群注册”的营业执照,这标志着襄阳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的企业集群注册登记制度正式落地实施。襄阳为兴创业咖啡是全省首家服务型众创空间,累计服务创业企业1.2万多家。为解决困扰广大创业者的经营场地难题,在区创业中心和区行政审批局的大力支持下,襄阳为兴创业咖啡按照《襄阳市企业集群注册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获得了“集群企业住所托管”的经营资质,成为托管企业,为集群企业提供住所服务,解决了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经营场地难找或费用过高的创业瓶颈,为后期跟进企业进行一站式创业创新服务打下基础,提高企业的存活率,激发投资活力。
襄阳刘集机场首次迎来国际航班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于2019年6月25日正式批复襄阳刘集机场临时开放,开放时间为当年8月1日到8月31日。2019年8月17日,一架由丹麦比隆机场飞来的货运包机在襄阳刘集机场成功降落。襄阳航空口岸实现临时对外开放,首次迎来国际航班。据悉,本次国际货运包机由一家俄罗斯航空公司执飞,于北京时间2019年8月16日晚从丹麦比隆机场起飞,经停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努尔苏丹机场,随后直飞襄阳。在襄阳停留15个小时后,飞机返回俄罗斯。本次国际货运包机首航成功,为我市申报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一类航空口岸是指依托机场设立,由国务院审批,允许中国籍和外国籍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关、边)境的航空客货口岸。航空口岸临时开放是设立一类航空口岸的必经步骤,并经国家批准允许人员、货物、物品和交通工具在一定期限内出入境。此次航空口岸成功实现临时开放,为我市建设“四港一区”、打通国际大通道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提升了襄阳自贸片区对外开放水平。
“襄西欧”国际货运班列首次整列发运
为进一步完善襄阳自贸片区对外物流通道,2019年3月22日,襄阳国际陆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开通了“襄西欧”国际货运班列,有效提升了货物从襄阳到欧洲的物流效率,降低了进出口企业综合物流成本。2021年3月24日,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满载50个集装箱货物的“襄西欧”国际货运班列从襄阳自贸片区金鹰物流园出发,首次实现整列发运。整列发出后,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就不需要等候编组,直接发出,可节约3天左右的时间。当天发出的货物,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
策划:杨柳 黄道峰
文字:杨柳 黎贵波 夏慧慧 牛俊杰
图片:王虎 安富斌 李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