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中,武汉东湖高新区将其作为全区建设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先行区的重要抓手。发动12万家企业共同参与,依托科技创新赋能,在全区8个社区试点。其中,既有国际人才社区、国企棚改还建小区,也有商业小区、自然村湾,它们在试点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关东街湾郡社区 社区搭舞台居民携手唱好戏
走进关东街道湾郡社区,干净整洁的社区广场、优雅惬意的休闲长廊、整洁舒适的健身场所映入眼帘。
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引下,湾郡社区搭建舞台,让共治善治这台“戏”越唱越红火。
过去的湾郡社区广场,地面坑洼、黄土裸露,角落里堆放着建筑垃圾。
共建单位代表、下沉党员、热心居民等各方力量集思广益,召开社区议事会、敲定改造方案。
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治与修建,社区广场面貌一新:杂草丛生的荒地摇身变成绿色驿站,“斑秃”的花坛提档升级为公共活动区……
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让旁观者变成了主人翁。在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过程中,大家充分认识到缔造社区幸福生活模式的核心在共同。
豹澥街龙山湖国际人才社区提供国际化社工服务
豹澥街龙山湖国际人才社区于2022年8月成立。
强化党建引领,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工作访谈等方式,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共同确定社区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锚定国际化路线,适应多元化需求。计划打造豹澥街道龙山湖国际人才社区服务中心,设置接待区、展示区、会议区、科技厅、外籍人才就业创业孵化厅、传统文化厅,提供国际化的社工服务。
九峰街同安里社区“同心亭”睦邻议事
九峰街同安里社区常住人口约3700人,常住人口以九峰本土还迁居民为主。
“线上+线下”宣传动员,居民群众“共”献妙招,共同梳理“居民希望解决的事情、自己能做的事、需要居委会协助的事”。社区还组织居民在居民长廊“同心亭”中开展“睦邻议事坊”活动,共同商议制订同安里社区居民公约。
举办“小小规划师”活动,引导少年儿童用画水彩画、说出微心愿的形式,当起扮靓社区环境的小“规划师”。
举行共同缔造“家校社共建”活动,开展小艺术家进社区、小志愿者进社区、小体验官进社区等共建活动。
花山街杏园社区“杏福微公约”让幸福来敲门
杏园社区是花山街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还建社区,辖区4800多户,60岁以上居民占21.27%。
订立“杏福微公约”,让居民行为有约束。鼓励居民围绕公园绿地维护、便民驿站守护、小区卡口亮码等方面自主讨论、研究制定居民公约。
激活“杏福微组织”,让居民共管有抓手。整合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安、城管、居民代表等力量,协商解决、快速处理居民诉求,积极组建邻里议事会、道德评议会、职业楼栋长、红星志愿队、“银龄社团”等邻里“微组织”,吸引居民积极加入。
用好“杏福微积分”,让居民参与有激励。通过开展关爱特殊群体、清洁家园等活动累计积分,实行爱心积分兑换爱心券奖励,激励居民参与社区维护管理。
龙泉街腾龙社区找到基层治理“金钥匙”
腾龙社区是龙泉街道唯一一个还建小区,共有4460户、近9000人,居民结构多元,生活需求多样。
开展“共同缔造”试点以来,腾龙社区抓住“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通过开展社区民情恳谈会、居民微心愿征集活动,动态收集消化群众需求;文明实践长廊建设、小区广场改造,让居民自主投票决定方案;社区书记开放日,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与群众面对面研究解决难题。
吸纳有自治意愿的楼栋长、居民代表、党员代表加入“红色跑楼团”,为群众提供暖心服务;邀请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等加入志愿者团队,为居民矛盾调解、疫情防控等贡献力量。
滨湖街大咀涂湾撂荒土地集中“托管”、项目建设百姓拍板
滨湖街道星火村大咀涂湾是个典型的村湾,共有62户、181人。
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后,土地普遍撂荒、村民增收困难。
共同缔造活动以来,星火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多次召开“诸葛亮”会和湾子屋场会,创造性提出将各户分散的土地集中“托管”到村委会,由村集体带领村民共同参与生产经营,探索打造“大咀涂旅游观光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模式。
当前,大咀涂湾湖滩整治美化、标准化蔬菜大棚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正在统筹有序推进,村湾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星火村充分利用大咀涂湾三面环湖的区位优势,谋划发展火龙果、果冻橙等特色蔬果采摘,露营观光、休闲垂钓等特色产业,将大咀涂湾打造成集旅游观光、田园餐饮、特色民宿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广大村民在发展中共同受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李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