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热爱,也是责任 省气象局科普团队让你更懂“风花雪月”

湖北日报 2022-11-02 07:27

省气象局科普团队举办科普活动。 (图片由省气象局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这支科普团队“年龄很大”,自湖北省气象局成立以来,因肩负公众科普职能,就组建了专业团队。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如今省气象科普团队,已成为一支精通百般武艺的科普队伍,将气象知识用各种方式撒播到各地,让大众更了解“风花雪月”和防灾减灾。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近这支科普团队,追寻他们的有益探索和梦想。

“年龄大”但手段新

全品类全平台科普

“10月请继续和瑚瑚积极互动,get铁粉小牌牌,礼物就有可能属于你”“拉尼娜竟然能掌控着冬天的冷暖?!3分钟手绘,起底拉尼娜”……

打开省气象局的微博账号,除了天气预报等服务信息外,各种和气象相关的科普视频、粉丝互动、网络热点等扑面而来,因好看、好玩、有“人设”,吸引了30多万粉丝,视频累计播放量超2600万。

这个由省气象局科普团队里的新媒体“小分队”打造的账号,长期位列我省政务微博账号排名前十。该团队打造的微信、抖音、快手等第三方平台账号也在我省政务号中名列前茅。

有着数十年科普历史的省气象科普团队,不断创新,学习掌握各种技能,打造各类不同科普产品,将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多人。

“9月24日,武汉天空出现乳状云奇观,我们立刻就在微博上发布了图文,对形成的原因进行科普,一下子冲上同城热搜榜,阅读量近百万,网友们也纷纷加入互动,留言发布自己拍到的乳状云。还有一次,我们做的‘武汉上空出现超级单体’的科普短视频,在抖音上阅读量均破千万。”新媒体团队负责人李雨谦说起气象科普产品,满脸自豪,“我们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策划和制作了各类原创科普作品,包括视频、音频、长图、文字、直播等,并在全媒体平台发布。热点要做、互动也做,都是为了尽量让更多人看到,了解更多气象和防灾减灾知识。”

据介绍,目前,省气象局开展的科普活动门类众多,除了在全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外,还会进校园、乡镇、社区、机关、企业等做科普讲座、举办科普活动;覆盖全省各地的各级气象科普场馆,定期对公众开放并举办各类参与性强的活动;制作的天气预报产品,也悄然加入了科普内容;出版各类科普书籍,包括藏语版,甚至还开发各类科普教具。

“气象知识和人们息息相关,有种天然的亲近,而防灾减灾更是需要全民参与,所以我们专门组建团队,以各种方式做科普。”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副处长陈波说。

年度策划、月策划、周策划;每天发布科普内容;每月做科普活动……省气象科普团队的科普早已经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省气象局年均发布科普作品200余件,举办各类科普活动过百场;出版专业气象科普丛书10余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系列展板25幅、汛期气象灾害系列展板10幅、气象知识系列普及20幅、数说湖北天气系列22幅。

“长大后想要成为你”

从城市到乡村全覆盖

“我以后要报考气象大学,长大后做一名气象科普专家。”随州尚市镇第二初级中学初三学生蒋辰睿从小热爱气象,参加了学校气象社团。她在净明小学读书时,因气象局科普团队接触到了气象知识,从此就变成“迷妹”。

随州净明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曾经科普资源匮乏。 “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荆楚行”活动,让这里变成了科普学校。

省气象局帮学校建成了科普馆和校园气象站,提供讲课课件和能够动手实践的气象科普道具,科普团队定期去讲座,并帮助学校老师成为科普专家。平日里,该校老师会用提供的课件给孩子们讲解,带孩子们动手做科普实践。经过多年长期不断浸润,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了气象迷,周边的村民们也渐渐有了兴趣。

“随州农业多,农业又与气象息息相关,见感兴趣的农民多了,我们就在学校旁边,又建成了一个和气象相关的小公园,里面有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的内容。”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科普部王昊介绍说。

“千乡万村气象科普荆楚行”是省气象局的传统科普活动,每年去全省中小学、乡村社区进行科普,并将课程常态化。“不是去讲一次就走,而是设置了12节课,每周去一次,让感兴趣的学生能更深入和系统地了解。”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雅静介绍说,该活动足迹已遍布全省各地,从城市到乡村的孩子,都能了解气象知识。

全省各级气象部门还对公众开放了各自的科普阵地,让城乡老百姓都能近距离接触到气象科普。

人人都是志愿者

全系统共同参与

播音、主持、讲课;写作、排版;拍视频、配音、剪辑;写书、做课件;策划活动、组织实施……省气象局科普团队精通科普“百般武艺”。

该团队以省公众气象服务中心为核心团队,办公室、预报与科技处、省气象学会等协同配合。“实际上,我们是全系统共同参与,有需要时,全系统都会一起配合,上下联动。” 赵雅静介绍。

为了更好地推广科普知识,核心团队成员除了气象相关专业人员,还有新闻传媒等专业的毕业生加入。以80、90后为主的创客团队,充满活力和想法。

三个纸杯、一根吸管、一个玻璃瓶做成的风向标,这是创客团队设计的科普道具,可以动手拼装,做科普活动时很受小朋友欢迎;一旁摆放着的一个小塑料屋子,可以模拟温室效益,种出小番茄等蔬果,这是创客团队设计,请厂家定制的道具。这些有趣的创意,在创客团队还有很多。

每天开选题会、跟热点、优化课件和活动内容、策划重点活动和产品……“头脑风暴”是团队的日常,为的就是让科普更易懂、更有趣。

“虽然没有业绩考核,但大家出于热爱和责任,很用心。看到受众真心喜欢,都愿意来参与,互动学习,我们就非常高兴。”赵雅静说。